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为啥不如昔

(2014-12-18 07:50:02)
标签:

今不如昔

灾难链条

情绪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今,为啥不如昔 今,为啥不如昔

哦,天哪!

    传说,解放以后时兴控诉旧社会的罪行,一位贫农老大爷上台发言:“旧社会,我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今天,我们如了!”大家听得兴趣盎然,可仔细琢磨琢磨,又觉得大爷的发言总有点儿不是味儿。文革期间有个不学无术的人参加“批林批孔”,说:“孔老二说什么今不如昔,这不明眼说瞎话吗?金子怎么可能不如锡呢?”那个年头,大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出点啥洋相,一笑也就过去了,要是在今天,那可就糗大了。

    不过今天也有今天的故事,“金不如锡”的笑话可能不会再发生,但“今不如昔”的思绪却相当浓厚——肉不如以前香了,麻雀不如以前多了,水不如以前干净了,人心也不如以前善良了……结论:今不如昔!诚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出了很多问题,而且相当严重,但如果据此就断言今天的生活不如从前,恐怕有失公允。从前能随随便便吃肉吗?从前我们不是发誓要灭了麻雀吗?从前除了大自然的水我们还有别的水可以喝吗?说今不如昔,犯了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今天是果,从前是因,二者不存在可比性,没有过去的盲目,今天的问题就不会这么多。苇岸说,面对眼前的一切,人类应该后悔两百多年前的那个发明。

    今不如昔不仅口头上说,新闻报道也是长篇累牍,文学作品更是让人觉得危机四伏、杀气腾腾。如果我们只是在吃饱喝足、穿暖睡醒以后追念追念过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一旦这种思绪成为一种潮流,就让人觉得恐慌了,仿佛地球毁灭已在眼前,余下的只有指责、无奈和悲观。这样的怀念除了让人类产生警醒,同时也会让人堕落: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啊,索性扔你的破铜烂铁。眼下总是不好的——经济发达了,说环境被破坏了;食物丰富了,说胃口被弄坏了;生活富足了,说人心被弄坏了……梭罗说,文明改善了房屋,却没有同时改善居住在房屋里的人。那么人类应该往哪里逃呢?没有退路。

    面对眼下的困境,怀念与后悔都已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必须接受惩罚,这样或许才会收敛一些,不再那么盲目和狂妄。有人说,谁都知道自己不需要那么多的财富,对财富的追逐已经超出了财富本身的意义,成为一场不明所以的竞争,从个人到国家。异化了都。

    事物总是有缺憾的,而我们总是期盼一个完美的世界,为了追求完美,偏偏制造出一条灾难的链条。当年有人开王安石的玩笑,说:如果把梁山泊的水放尽,可得八百里良田。王安石以为是利国良策,转而又问:放出来的水放哪里呢?那人说:可以在梁山泊旁另挖八百里池塘以蓄之。王安石才知道是对他急功近利的讥讽。我们不是正做着这样的“良田美梦”吗?时常在路上看到汽车正把北面的渣土往南拉,同时还可以看到另一队汽车在把南边的渣土往北运。搬来搬去,搬掉的是汽油。能源渐渐不足,于是去开发新的能源,新的能源造成污染,再发明一个东西去治理污染,发明的时候又不知要制造出什么新的问题。这个无休止延长的链条,让人不能不想到一个专业术语,叫“熵”。

    正是这个“熵”,让我们一边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富足,一边又隐隐感到前途灰暗,甚至令人绝望。今不如昔的落脚点正在于此,起初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制造的熵很小,所以虽然贫寒却觉得生活资源充足,后来越是发展,熵越大,越觉得漏洞百出而且不可逆转。慢生活能解决这个矛盾吗?低消耗能把已然巨大的熵消解吗?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感,便酝酿了今不如昔的群体心理。

    心态也是有熵的,越是盲目、勉强、掩饰或指责越容易产生无可逆转的悲哀和悲观。所以,人心需要疗伤,多一点慰藉,少一点恐吓,多一点疏导,少一点压制。眼前的处境已然如此,就看看面前还有些什么吧。据说,在空气被隔绝的环境里,心静的人比焦躁的人会活得更久一点,因为情绪也会消耗能量。

                                                  2014.12.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温暖的石头
后一篇:沉思的种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