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月亮
哦,天哪!
昨天晚上升起了红月亮。快八点,我们一家才跑到楼下去看。月亮已经从地球的阴影里逃出了大半,右侧的暗影的确是灰红色的。拿出手机拍了半天,在无边的夜空里,拍到的月亮要么还不如一盏路灯显眼,要么就像曳着长长光尾的萤火虫——设备不专业,可能技术也有问题。这没什么,网上图片多得是,效果大多很好。
不少人从我们身边经过,有的开车,有的骑车,有的步行,看我们一家对着月亮神神叨叨的,
不看月亮反而盯着我们看。他们一定不知道升起来的是红月亮,猛然抬头,天上一个半大的月亮,有什么好看的呢?只有仔细看,或者根据农历日期推算,才知道,哦,原来应该是圆月,竟然是月蚀。
月全蚀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不足为奇。但是网上发出的消息是“红月亮”,就觉得很奇怪——月亮怎么会是红色的呢?红月亮是个什么样子呢?于是头脑里开始想象红月亮的样子,产生了迫切渴望验证的欲望。
语言就是这么个奇怪的东西,本来平淡无奇的东西,经过语言的点化,就能引发无穷的想象、幻化出奇妙的韵味。
很多年前去黄山,面对一堆巨石垒叠起来的山峰惊叹不已,觉得大自然真是神力,怎么可以创造出如此奇绝的景象!导游说:看到前方那座细细的山峰没有?就是峰顶长着一棵松树的?那叫“梦笔生花”。经她这么一说,果然觉得那座被群山包围的孤峰有着非同一般的神韵,甚至还联想到是谁在握着这支巨笔描绘如此多姿的山川奇景,那些气势磅礴的山峰竟成了它的作品。走到一块
长方形巨石边,心想:天下还有这么大的石块,而且在悬崖边上,怎么放得住呢。于是停下来拍照。一位老姐说:山上到处都是奇石,怎
么在这儿拍照?是啊,那时还用胶卷呢,不是特别的风景舍不得随便拍的。一位走在前面的老哥回过头说:让他拍吧,没看前面刻着字嘛,这块巨石叫“大块文章”。庄子《大宗师》中说:“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身,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这名字起得多好,仅仅四个字,硬是把一块除了大没有别的特色的石头给点活了。
几年前,一位校长老兄弄了块大石头放在教学楼前,找到我,让我给石头起个名字。我说不如就叫“点石”吧。老兄非常喜欢,说一定要找个高手来刻字。结果被另一所学校的校长听到了,匆匆忙忙地把校园角落里的一块小石头刻上了“点石”,而且声称“版权所有,不得效仿”,结果被好多朋友批评,说简直糟蹋了那俩字儿。
我曾用天文望远镜观看过月亮,那么漂亮的一个星球竟然也就是一堆石头,古今中外多少诗文、音乐、绘画作品来自月亮的灵感啊,我的好奇心毁了美的源头,而且很难修复,一直感觉很后悔。看到红月亮,心里又生出无限的遐思——如果月亮上可以刻字,不如就刻上“红月亮”吧,让秋水一般的月光也带上柔和的温度,那该多有意思!可是,为什么红月亮必须在地球的阴影里才出现呢?网上有专家的解释,那是科学,科学让人明白事理,却未必不煞风景。
然而,深夜我再次来到窗前,月亮已经挣脱了地球的阴影,又是一片皎洁的月色了。月亮上的暗影,又是传说中的嫦娥玉兔、吴刚月桂了,它从来就没打算因为人的喜好而改变自己。红月亮,不过是人的错觉,不是月亮原本的样子。
2014.1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