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学第一天

(2014-09-02 00:03:03)
标签:

孩子

照相机

校车

小食摊

教育情感

分类: 教育心得

开学第一天 开学第一天

哦,天哪!

    经历了几十个开学第一天,还是第一次想拿起笔来写写这一天。不是漠然,是难为情,因为回想自己读书时的开学第一天,从小学到大学,不是萦绕在舍不得离开妈妈的情绪中,就是沉浸在思念妈妈的伤感里。因此,我想,对于孩子而言,开学第一天可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快乐,何必要去触及呢。

    今年的开学第一天,感觉有些不同。

    孩子上六年级了,校车不那么愿意接受孩子乘车,原因是六年级的上学和放学时间与其他年级有些不一致。这就意味着孩子这一年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要失去更多自由自在的机会,想着,心里就有些不落忍。但是没办法,他总要长大的,人哪能一辈子都天真烂漫、随心所欲呢。只好让他乘公交车上下学了。有些不稳定,但是孩子一天下来就适应了,说是比乘校车自由多了,这班车赶不上还有下一班。

    欣喜的是,孩子很快便适应了新的节奏,而且对老师提出的许多新要求也欣然接受,看来“毕业”这两个字,给了他很大的暗示——学会承受。成长对于孩子和父母而言都是高兴的事,而这高兴里裹挟着的,还有无奈。

    照例,开学第一天要到学校去检查开学情况。因为是“照例”,所以波澜不惊,按部就班。不过今年有的学校在课间操时安排了消防逃生演练,让新生一进校门就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就熟悉学校逃生的线路,挺好的。但是当我来到演练现场时,却发现许多照相机、摄像机摆在那里,等待学生从教室冲出来,留下精彩的瞬间。让那些仪器失望的是,学生在警报响起以后,并没有预期的那样紧张、快速,而是慢条斯理地走到安全场地、不慌不忙地抱着头蹲下。为什么这样呢?那可是逃生啊!再次把目光移向照相机、摄像机,我恍然大悟:这不是逃生,是演练。难道真的地震或者火灾发生了,会有人事先架好相机等着吗?宣传固然重要,但是把教育做成宣传是万万要不得的。

    任何事情一旦带着“演”的成分,就失去了原味甚至本质。一个人在众多的照相机、摄像机前说话,会是他最初想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吗?一个人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提供几张照片,还会像真实对待一件事那样认真吗?然而,现实生活中,照相机、摄像机几乎遍布每一个角落,让人生活得不自然、不真实,许多重大事件的决定都带着浓厚的表演成分,时髦的话叫“秀”生活、“秀”人格、“秀”工作,“秀”得多了,就会忘了真实的东西,演艺的味道太浓了,什么都带着游戏的味道。把孩子们带入这样的情境中,用不了几次,他们就对什么都失去了认真的劲头。这有点可怕。

    开学了,学校门口的小食摊儿,在沉寂了一个暑假以后忽如一夜春风来,真是形形色色、百味杂陈,用各种各样的气味、名堂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而不是食欲。本来嘛,孩子们放学时饿了,或许还有晚课,吃点东西挺正常。可是,这种饮食方式总让人觉得生活就是这么凑合着过的。且不说那些食物的质量,单是制作过程的快捷,就让人有点生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难道就是这样七拼八凑起来的吗?快餐文化喂出来的大多是快餐式品格,只求快捷,不求品质,甚至掺杂着很多“无所谓”的调侃。肉夹馍、臭豆腐串、鸡蛋灌饼和妈妈亲手煮的稀饭、包的饺子、擀的面条终究是不一样的,不只是营养问题,还有情感问题。去年冬天,经常看到一些家长站在暮色里向校门里面张望,怀里抱着暖汤煲,等着孩子下课来吃,心里总是充溢着感动。那还用吃吗?光是看看,心里就热了。

    我的孩子也喜欢吃那些快餐,但是如果不在店里吃,我一定要买回家里给他吃,不肯让他站在街边吃,或者边走边吃,让人觉得像个流浪的孩子。教育最不能缺的不是智慧,而是教育情感、教育情怀。有人说“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话听起来挺有境界的,可是自古民以食为天,如果连吃的需求都可以漠视,社会发展的原初动力又在哪里?

    开学第一天可能只是视角变化的原因,看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其实很多现象一直存在着,只是大家司空见惯便熟视无睹,没有人愿意去讨论现象里包含的成分,或许也没有人能够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于是就这么一直让它们发生着,伴随着一茬又一茬学生。

                                                            2014.9.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蚊米
后一篇:干净的眼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