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易”
哦,天哪!
据传,白居易到长安参加科举,名气不大,于是遵照当时的习俗带着自己写的诗歌投奔诗人顾况,顾况用他的名字戏谑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等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生活、仕途中的难与易怎么会在转瞬之间发生改变呢?那是因为才华,是因为言行中表现出来的品格。
小儿子让我教他下棋,总是赢不了我,心里渐渐倦怠,说:总是输,还不如不玩儿了!于是我故意让着他,让他赢了又赢,开头兴致勃勃,后来又说:算了,还是不玩了吧,总是轻易就赢,一点意思也没有。我逗他:输了不快乐,赢了也不快乐,怎样才能快乐呢?他说:不要让给我赢,让我努力以后再赢。我窃喜,这正是我想告诉他的——不经过努力,轻易得到的东西对人而言毫无意义。
小时候在东北常年吃粗粮,偶有从关内前去投奔的亲戚朋友,拿出吃剩下的长了霉斑的馒头,我们吃着都觉得异常香甜,直到今天还能记得第一口咬下去的感觉。后来回到关内,见天儿的大米白面,反而吃不出什么什么香、什么甜了。是不是天天吃细粮,味觉神经退化了?没那么严重,完全是得到太容易而不再珍惜造成的。不信饿上三天饭试试?肯定吃什么都香。
老早以前看场电影要等很多天,有时还要跑很远的路。哎呀那个高兴啊,多少天还在一起谈论电影里精彩的镜头。现在打开电视、电脑就可以看到,谁还去一遍遍地回味呢?物以稀为贵,不仅仅是价格问题,主要是人的心理问题。
得之易,是好事儿,说明物质和精神都丰富了。但得来易也很可怕,因为易会导致人的轻慢,轻慢是从内心对事物的抛弃,比得不到还让人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是对美好心境的丢失的无奈,“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对浓厚亲情逝去的追念,“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是对敬重品格消退的感叹……有人说“失去,才知道珍贵”,可惜天下的后悔药一直没有制造出来,所有人都应在尚未拥有的时候就提醒自己要学会珍惜,否则还不如不要拥有。“容易”的“易”也是“更易”的“易”,写法相同而意思却大相径庭,两个意思连起来更好玩儿,大致可以反映出人性中的通病:容易得到,所以常常轻易改变自己的态度。“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经》里的句子,读了让人想流泪,为那个不幸的女子,更为人性。
人生真的很有意思,总是从什么都可能获得开始,让欲望随着年龄一天一天膨胀,而最终却总是以什么都失去结束。假如人生真的可以规划,我们可以把一生想要的东西一样一样罗列出来,物质、精神或者名、利;假如人生真的可以如此简单明了,把一个人一生想得到的东西都准备好,按照世俗的观点吧,升官发财也好,老婆孩子热炕头也好,指点江山也好,一亩三分地也好,凡是你想要的都让你与生具备,你说还活着有什么奔头、有什么意思?就等着这些人生理想一个个失去?还不如生下来,睁开眼睛看看这一切就死了呢。
所以,从活的趣味角度来说,人生最不能承受的,不是生命之轻,也不是生命之重,而是生命之易。
2014.7.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