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蛹
哦,天哪!
终于没有东西给蚕宝宝吃了,桑叶无处可觅,莴笋叶不肯食用——对蚕来说,那东西味道虽然与桑叶相近,但实在太粗糙了,那么柔嫩的肠胃,哪里消化得了。每一个盒子里都缭绕着饥饿的啼叫:为什么,这个世界接纳了我们,却不给提供活命的食物?那些不停摇晃的小脑袋和僵卧的身躯,仿佛要把人的心肠扔进汤锅油镬。
只好咬牙了:让一部分活下来!都是生命啊,虽然有的强壮,有的纤弱。请原谅,我还是得狠下心来,选择强大的——我逃不出世人惯常的标准籓篱。可是一批强大的选出来,剩下的又变成了强大的。最后只剩下几条孱弱不堪的留在准备丢弃的盒子里。不忍心丢得太远,放在家门口,每天经过还可以看一眼,虽然每一眼都看得心痛不已,但尚可聊以慰藉:没有丢弃你们——只是因为没有吃的,大家都一样。
昨天又经过那里,发现有几个浅褐色的大虫子,诡异地缩在角落里,不知是什么东西。好奇,莫非是残余的叶子繁殖出新的物种?仔细观察,发现有几只蚕正在缩小身躯,且隐隐显出灰黄色。突然明白了,那是蚕在无食无望情况下的自我变形,或许就是茧子里的蛹?心里莫名地悲哀良久:为了活命,你们就这样放弃了蚕一生最辉煌的结茧过程,放弃为自己建造一座小小的房子或者坟墓,直接变为赤裸的蛹么?把一个还没有结好的茧迎亮看,里面蚕的形状与裸蛹一样。无语了。
我知道,对于蚕而言,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宛如壁虎断尾、壮士断腕。
放弃,有时的确是一种智慧,尽管常常出于无奈。一时间,我非常痛恨自己,因为面对如此惨烈的生命变异,我竟然想起《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人生其实没有、也不需要那么多智慧,有的常常是不得已,“邦有道”、“邦无道”不是宁武子能左右的,你让他怎么办?且听听屈原的吟唱吧:他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又说“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再听听李白的呼喊吧:他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又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再听听苏轼的心曲吧:他说“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又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蚕不能言。
我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蚕是饿不死的,它们会把生命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存在。与其说这是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发现,不如说是在安慰自己无法排解的自责:天下桑树未绝,何以养不活几条蚕!
2014.5.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