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样子
哦,天哪!
世界的样子,就是我心的样子。这不是唯心,是映射。
如果我的心是愤怒的,世界便到处都有可杀之人;如果我的心是嫉恨的,世界便到处都有不公之事;如果我的心是贪婪的,世界便到处都是可取之物;如果我的心是厌倦的,世界便到处都是混乱的色斑、无聊的声音、甜腻的味道……
那么,我的心是什么样子呢?
我喜欢翠绿与火红相生的花树,喜欢天蓝与洁白相配的房子,喜欢金黄与紫红错杂的秋野……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喜欢穿银灰色条绒上衣,庄重而稍显忧伤,我觉得他穿得挺有气质。从那时起,我知道我的色彩渐渐由杂乱变得单一,冷峻的灰色一直是我喜爱的颜色。我觉得白色太抢眼,黑色太压抑,幅员辽阔的灰色可以覆盖所有人的世界。张艺谋拍出了电影《红高粱》,大家都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其实电影的情节不如莫言的原著,人性的发掘也还比较模糊,作品的特点是色块的使用,用颜色逼着观众进入某种意境里,产生某种体验和情绪。后来他主导的奥运会开幕式,色块的使用依然是一大特色。从日常生活习惯来看,唐朝的大红大紫不是我喜欢的颜色,倒是宋代的清淡素朴更符合我的胃口。
对音乐我知之不多,但是高中的时候最要好的同学对音乐特别精通,走里走外嘴巴里都离不开歌声,人家把歌唱一遍,他就能把谱子记下来。受他的影响,很多流行歌曲在不知不觉中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上大学后班里组织教唱新歌,而我早就会了,只是很少用嘴巴唱,都放在心里了。音乐嘛,我觉得还是不要大吵大闹更好一些,像《外婆的澎湖湾》、《校园的小路》、《小芳》、《宁夏》这些画面感比较强、情感舒缓的歌曲让人心里很安静。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不要歌词的哼唱,像卡洛儿的《假如爱有天意》什么的,常常把人带到一种空灵的境界里,忘记尘世的繁乱。音乐嘛,就是思绪的引子,耳朵留在淡淡的声音里,心却可以走得很远。因此在戏曲方面我更愿意接受越剧和黄梅戏,而对京剧却不是很感兴趣。大音稀声的境界不敢奢望,但是耳根清净还是心向往之的。自然界的声音再吵,也比人为的声音安静,春天清晨的鸟鸣让人不愿从梦里走出来,秋夜的虫鸣让人沉入悠远的思念里。曾经把“天籁”读成了“天懒”,自己还很得意:自然界的声音的确让人变得慵懒呢。
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杂陈。鲁迅先生读书的私塾叫“三味书屋”,我想世界上一定有个吃饭的地方叫“一味斋”或者“一味阁”什么的,还有人评价水是无味而至味。味道似乎越近高深越显单一,味杂其实就很难分辨出是什么味道了,追求真味其实就是屏除其它味道的干扰。这些说说是无妨的,现实生活中对于味道大多喜欢追求繁复的,所以中国的名菜所用调料让人瞠目结舌。在所有的食物中,我对面条情有独钟,因为不需要太多的味道相佐,能亲切地感受到麦子的香甜,有人说那就是太阳的味道。有人说花是香的,有人说泥土是香的,有关说书是香的,其实有些说法是违心的,世界上香的东西很多,问题在于你喜欢哪一种香,趣味趣味,有趣才有味道。有时候一种味道闻习惯了,就总也忘不掉,时常在一个人静坐的时候想起它,比如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臭味相投是说不好的人因为某些相同的志趣而勾结,生活中常常出现味道不相投的人不论怎么努力也走不到一起,很多书上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疏忽了最直观的味道。
我是这个样子的,我想世界也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我便浑身不自在,要么改变它,要么逃离它——或许世界真的是圆的,我的人生轨迹必得与它找到合适的切点才能相安,否则不是我碰了它便是它撞了我,在磕磕碰碰中忽然发现了对方的可爱,从此生活便色香味俱全了——那才是我的世界。
2013.7.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