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悟《老王》的写作思维[教案]

(2013-05-17 21:58:46)
标签:

时空

关系

手法

分类: 教学思考

感悟《老王》的写作思维[教案] 感悟《老王》的写作思维[教案]

◎课题:老王

◎课时: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主旨及写作思维。

2.掌握写作思维的含义及运用要领。

3.形成关注小人物、同情小人物、会做小人物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写人散文写作思维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

赋形思维、叠加与对比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人物的选择—写作动机

▲讨论并交流: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物?

※作者简介: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我们仨》《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小结:作者想表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于是选择了这个生活中充满不幸而在不幸中又充分体现了善良人性的小人物。——底层的光芒

启示1写人文章首先要弄清自己要表达什么,然后根据表达的目的确定人物形象。

◆写作知识链接:“赋形思维”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表达目的选择承载主旨的形象的思维方式。形象可以是人象、物象、景象等。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作思维

▲速读并圈画:文中选择了老王哪些时间点上的生活?事件发生在哪些场景里?

时间

场景

老王的经历

宏观

微观

 

 

 

 

 

 

 

 

 

 

 

 

 

 

 

 

 

 

 

 

 

 

 

启示2:人,是生活在特定的时空里的。要塑造出符合主旨需要的人物形象,必须让人物在特定的时空里通过具体事件来展示人物的内心和品格。

◆写作知识链接:写作是一种时间性表达,是对过去事件的回忆与整合,必须用感性思维回到当时的情境中(入境),同时还必须用理性思维确定事件的意义和组织方式。

    北京解放没有解决老王的生活问题,“文革”也没有解决老王的生活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还有没有老王这样的人物?

▲跳读并讨论:文中的老王都和哪些人产生了关系?作者设置这些关系的意图是什么?

主体

关系人

在文中的作用

作者的意图

老王

我们家

介绍老王的身世

对老王的品格进行“叠加”或者“对比”式塑造

引出老王的住处

讲述老王的经历

表现老王的品格

家人

孤独的处境

前任送冰人

厚道的性格

老先生

关爱之心

同院老李

死后情形

 

 

 

 

 

 

 

 

 

 

 

启示3:人,是生活在具体的关系里的,包括与他人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描述,可以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化。

◆写作知识链接: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思维模型是叠加和对比。所谓叠加就是从不同角度对人物内在精神进行发现与描述;所谓对比就是从人物的处境与精神、不同人物的表现与精神、作者的理解与人物的真实状态等角度形成对比,以此来凸显人物的外在特征与精神世界。

▲小组讨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叠加”思维、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思维?作用是什么?

小结:

老王生活状况的叠加:(1)身份:解放后是“单干户”,文革时是取缔对象,一辈子是“老光棍”。(2)身体:“田螺眼”、“扶病”、“僵尸”。(3)生活:“没什么亲人”、“乘客不愿坐他的车”、“塌败的小屋”、“凑合维持生活”、鸡蛋和香油、死后。多角度的叠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这样一个孤独、穷困、多病的小人物生活之艰难。

老王精神世界的叠加:送冰块、不放心车费、平板车边沿、送我们香油和鸡蛋。在这些叠加中,老王的坚忍、忠厚、感恩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展现。

“我”对老王情感的叠加:“说着闲话”、对眼睛的同情、对忠厚的感知、坚持给车费、过问生活和身体、给鸡蛋钱、抱歉没请坐喝茶、对死讯的惊讶、追忆和愧怍。在这些叠加中,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作者的平等、同情、感激与尊重,这是作者一家的精神世界,更是老王之所以愿意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理由之所在。

老王生活与精神的对比,表现了他的坚忍;老王对待顾客与其他送冰人的对比,表现了他的忠厚;老王身体与送礼的对比,表现了他的感恩;老王一生前后的对比,表现了社会对于底层小人物的麻木。

“我”与其他乘客的对比,表达了“我”的平等与同情;“我”与老王的对比,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相通;“我”与老李的对比,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析并交流:通过前面的分析,老王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对他进行刻画的?

启示4:人的灵魂是生活在自我中的,我们只有通过对人物外在表现的描写(如肖像、动作、语言等),才能逐渐走向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情感、品格等)。

◆写作知识链接:人物描写的主要手法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主要有转述、推测、回忆、梦境,环境烘托、形象对比等。

三、作者的情感—语言的张力

▲请分析下面一段对话中表现出的人物感情。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样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启示5: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者思想。作者要想准确传递自己的情感,就必须恰当地选择语言,使语言产生言外之意,给人以更加广阔的联想和思考。和小说相比散文中人物语言的使用尤其要加以锤炼。

▲请再分析《祝福》中一段对话表现出的人物感情。

    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品味下列语言的深层含义: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有人说”仅仅是交待消息的来源吗?

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字面上看是在赞扬老王为人的厚道,可是为什么说“我们是好欺负”的呢?

3.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老王为什么要“悄悄”地问?

4.“他还讲了老王死后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作者为什么“没多问”?是对老王之死的冷漠吗?

5.“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与“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小结(板书)

1.人物的选择—写作动机

    表达的需要

    赋形思维

2.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作思维

    人,生活在特定的时空里:入境、理性

    人,生活在具体的关系里:叠加、对比

    灵魂,生活在真实自我中:描写的方法

3.作者的情感—语言的张力

言外之意

五、人物的类特征—写作积累(作业)

1.主题阅读:以“车夫”为形象的作品:《一件小事》(鲁迅)、《人力车夫》(胡适)、《骆驼祥子》(老舍)

 评析文章《知识分子与人力车夫》(王彬彬)http://www.njucml.com/news_detail.asp?id=868

2.分类观察身边的人物:父母、同学、老师,商贩、官员、乞丐……

  方法:陌生化(给人物创造一个特殊的道具、给人物创造一个特殊的背景、让失去成为得到的前提、用不同的“眼睛”去审视)、换位体验、假设推测

                                                                 2013.5.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天的背影
后一篇:采桑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