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亩苇塘

(2013-04-07 22:13:23)
标签:

芦苇

影视城

思想空间

分类: 生活絮语

半亩苇塘 半亩苇塘

哦,天哪!

    离家不远有一片空地,听说要建一个影视城,因为还没有开工,就成了一片闲地,里面长满了细细的芦苇。是,又细又矮的芦苇,或许是地里的营养不够丰富,或许是沦落于城区过于思念田野,这些芦苇有些弱不禁风,很像一片茅草,有的连苇花都没开。冬去春来,去年的芦苇依然枯黄着,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根部又长出了新一代的绿色。

    早上从那里经过,干枯的芦苇仿佛在迎着晨曦思考;中午从那里经过,干枯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颤抖,似乎正被某种情绪激动着;傍晚从那里经过,干枯的芦苇在夕阳下静立,好像在反思一天的经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我以为,芦苇也应该和人一样是会思考的,哪怕这些芦苇很瘦小,哪怕这些芦苇已经干枯,哪怕这些芦苇不久就将被连根掘起。为什么芦苇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思想呢?只不过是,它们表达的方式与人类不同罢了。它们委屈地生活在城市的包围中,没有清新的空气和潺潺的流水,没有垒巢的水鸟和放牛娃的柳笛声,更没有秋归的大雁和古老的《蒹葭》,甚至也无力承担起端午节沉甸甸的思绪,但是它们活着,像所有的芦苇一样走过四季,在人们诧异的或者漠然的目光中承担起大自然的使命——只要有一小片潮湿的空地,就会有生命存在。

    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没有活水,也无法映照城市的灯红酒绿,芦苇们长在一片荒置的泥泞里,不像城市的花草受到人们百般呵护,连赞赏的目光也很稀少。但是芦苇有风,风是可以传递一切信息的,它们可以把田野里庄稼和野草的消息吹过来,还可以把苇塘里的信息送出去,四季风这个灵动的使者让这些被困的芦苇不孤独,让这些瘦弱的芦苇不自卑,应和着四季的节奏活出完完整整的芦苇的一生。生于闹市而不改其志,面对灭顶而不舍其生——芦苇,通于大道。卑微是所有庄严生命的共同形态,而自卑是自命不凡者的深层心理。柔弱的芦苇以其坦然的弱小与被遗弃显示了生命的强大,这不是对我们虚荣心或者自卑感的治疗吗?芦苇的根可入药。可惜我们不懂,我们竟然惊讶它们在毁灭即将到来的短暂春光里还要发芽,还要坚持芦苇的生存方式。

    如果这里真的规划为一个文化传播场所,非常希望未来的影视城最好能有一些让现代人感到枯燥的东西。佛家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繁华的花事总是匆匆登场匆匆谢幕,只有坚忍的草根才能不断地积蓄营养,浮华的东西大多是过眼云烟,值得反刍的多是朴素的干草——似乎只有枯燥,才能引发人们的反思,激活人类思考的天性,在晨钟暮鼓中参悟天地之正,在冷落与被遗忘中寻求自我存在的理由。我很担心这个尚未建造的影视城早已有了炫目的名字,将来用闪烁的灯光来捕获人们喜爱繁华的眼球,用刺耳的音响刺激人们有些迟钝的耳膜。如果让我来给影视城拟一个草根化的名字,不如索性就叫“半亩苇塘”,倒是知根知底的,也不枉眼前这些芦苇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人们让出思想的空间。

                                                            2013.4.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