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婚礼致辞
哦,天哪!
小舅舅的小女儿出嫁,男女双方一起举办婚礼。婚庆公司的主持人是个很饶舌的小伙子,用很高的分贝唠叨着网络上到处都能找到的祝福语,吵得人头昏脑胀。终于到双方家长致辞了。男方的父亲一看就是位淳朴的人,也许从来就没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过话,在主持人的再三鼓动下接过了话筒,却只用方言说了一句话:“感谢各位亲戚!”结果掌声四起。我不知道鼓掌的人是在为他的朴实叫好,还是在对他的木讷起哄,好在两位新人并不在意父亲的语拙,欢天喜地地进行着人生中最隆重的一次庆典。
这让我想起刚毕业时的一个教学经历。那天讲的是柳永的词《雨霖铃》,其中有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分别的时候竟然连一句告别、叮咛的话也说不出来。我把教学进程停下来,让他们改写这个细节,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象,把一对恋人分别时的万般不舍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动作、语言、神情刻画得相当细腻。讲评的时候,我把大学毕业那个晚上全班同学坐在草坪上的情景讲给他们听,我说开始大家都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唱歌,然后互相叮嘱一定要多联系。夜渐渐深了,露水打湿了发梢,却没有一个人再说话,几十个人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等待着又恐慌着分别时刻的到来。我又讲了一次在火车站看到一位军人送别爱人的场景。火车的轰隆声远远地传来,陪同送行的战友开玩笑说:快把手绢准备好,火车来了!可是一对小夫妻却一句话也没有。最后总结说:记住,只有不在乎的人才会唠里唠叨,心灵冲击最强烈的人往往没有那么多的言语。我不知道那些孩子当时是否理解了,现在他们肯定已经明白了——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新郎的父亲在儿子结婚的时刻,心里不知有多少感慨——含辛茹苦二十多年的养育,如今总算可以放心了,那种喜悦怎么不想说?或许他的脑海里正在翻腾着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细节:淘气时的愤怒,生病时的担忧,拉着儿子小手时的慈爱,儿子考上大学时的激动……成家以后,儿子还会像小时候那样和父母无话不说吗?还会理直气壮地让父母帮他做这个做那个吗?一对年轻人能驾驶好人生的航船吗?父亲的心,是儿女的泔水桶,孩子生活里不想要的东西可以任意倾倒,然后他们又向着幸福奔去,却不知道他们丢下的一切,让日渐老去的父亲日子过得五味杂陈。父亲不说话,父亲不愿意把自己的酸甜苦辣咸再倒进儿女的生活里,他只希望儿女轻松快乐,自己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重要。这就是中国的父亲。
主持人可能还太年轻,对这位父亲的致辞有点失望,因为没能给他留下更多的打趣的由头,他扔下一贯用以煽情的亲情一节,又开始他的程式化的祝福。我轻轻地在那些煎炸烹煮的菜肴里慢慢挑拣自己的口味,心里却忍不住想把那位父亲的话说得完整一些、生动一些,可是我怎么做得到呢?虽然我也是父亲,可是父亲和父亲却是一个一个不同的世界啊。
父亲想对子女和这个世界说的话太多太多,所以他往往选择沉默。
2012.12.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