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冲天炮

(2012-12-01 22:07:29)
标签:

往事如烟

名义

手雷

冲天炮

情感

分类: 生活絮语

我们的冲天炮 我们的冲天炮

哦,天哪!

    好像是臧克家写的这首小诗吧,题目叫《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爷爷,在土里葬埋。

    诗歌反映的是过去农民悲苦辛酸的人生状态——当然,今天也还是如此,这是他们的命啊。我喜欢这首小诗,不仅仅是它用简洁的笔触不留余地地揭示了人物无可逃避的命运,还因为它真实地表现了人类与土地、土壤剪之不断的、生死相依的关系。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土,似乎是人类原始本能的遗传,是天生的习性。当然,现在的儿童被剥夺了这项权利,用的是讲卫生的名义,其实是对人类本能的遗弃。

    我们小时候是可以玩土的。

    春天,大地复苏了,经过冬天冰雪冻结的泥土到春天变得异常细腻而温柔,一些不怕冷的小草就从松软的泥土下悄悄探头张望。一般是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几个人相约到野外去,理由是挖一点新鲜的野菜,柳蒿芽、曲茉菜啥的,实际是惦记着去年玩过的那片河滩了。河滩的堤岸边,有几处被去年夏秋的雨水冲刷得非常陡峭,而且留下了一道道深深浅浅宽宽窄窄的沟。我们便把细土汇集起来,从岸顶慢慢往下推,细土沿着那些沟往下冲,有如万马奔腾,像一道道飞流直下的瀑布,又像冬天雪地上刮起的“大烟炮”。其实我们能造出来的气势并没有那么大,但是由于眼里只有这些泥土,场面自然就在心里被无数倍地放大了,放大到壮阔,到雄伟。我们一边玩儿,一边用自己的想象来解说,互相补充、提示,似乎三五米宽的土坡成了千军万马冲杀的战场。

    成年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孩子眼中、心里的泥土的,那是我们的玩具,也是我们指挥的军队。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在泥土里发芽。

    再大一些,就不满足于简单的堆积与释放了。我们喜欢把细腻的灰土用纸或者葵花叶裹起来往天上扔,享受电影里看来的飞机投弹的酣畅。每当炸弹在空中散开,烟尘随风飘散,我们久久凝望,满心陶醉,仿佛天空也是我们的了。有时有大人从此经过,见到了也不指责,笑呵呵地躲着走,有的随口夸两句:嘿,还是小三儿扔得高!马柱这个更像炸弹!嘭!这时我们就更加卖力了,一个个比着扔,弄得满头满脸都是汗和土,只留一双眼睛放射着得意的光芒,全然不知那些表扬其实是大人们的诡计。

    二嫂嫁过来时,嫁妆里有一对金属壳的热水瓶,瓶口还有一个铝制的盖子,当时是很高档的。玩得忘形后,我竟然把它们拿来,装上土,放在砖头支起的小木板上,用脚猛地一跺木板的另一端,那铝盖真的像炮弹一样射向高空,然后把尘土倾倒下来,形成了壮观的尘土烟雾。伙伴们羡慕极了,可惜他们没有,只能在边上大喊:嘿!嘿!看看,冲天炮!在这样的喊叫声里,那一对闪亮的铝制壶盖被摔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妈妈回来看到了,非常生气,追着我要打,却被二嫂拦住了,二嫂说:他才多大呀,让他玩吧!今天来推测当时的行为,无异于把洗衣机弄到河里当抽水机玩儿。二嫂当时也不过二十出点头,竟然对我们宽容到这样地步。后来二哥有时会欺负二嫂,我们都一起和二哥对着干,向着二嫂,肯定和二嫂对我们的宽容与呵护有很大的关系。那对热水瓶用了很多年,一直缺一对好看的铝盖。二嫂肯定早就忘了铝盖的去向,我们却永远忘不了那激动人心的冲天炮。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吧,一次林场把一些土堆在校园一角,不知要做什么用,却勾起了我们对冲天炮的记忆,一群人撕了本子把土包成一个个纸包,在那里扔手雷,弄得满校园都是烟尘。老师开始还站在墙边看我们疯,后来发现事态严重,吹哨把我们集合起来,让女同学站成一排,我们每个人捧着一个冲天炮从她们身边走过,走到一个女同学面前就要检讨一次玩冲天炮的不对。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样子,但能看到同伴的形象,头上脸上全是灰土,连睫毛上都落了一层。开始我们一边检讨还忍不住要笑,老师就让重来。一遍一遍地检讨,直到大家的兴致没了,觉得难为情了,最后抽抽嗒嗒地哭起来。那一次是我觉得最丢人的一次,也是与冲天炮的最后告别。

    上大学的时候,读到《三代》这首小诗。记得是一个冬天的傍晚,人坐在图书馆的窗口,外面的天蓝得透明,橘红色的霞光从一棵老梧桐树的枝丫间照过来,让人在清冷中感受到一缕暖意。“孩子,在土里洗澡”,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的快乐时光,想起了二嫂的宽容和小学老师的恶作剧,诗里的凄苦全被我的回忆冲散了,所以我一直觉得,在细腻的土里洗澡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在土里流汗是一件很踏实的事,而在土里葬埋也是一件很安然的事,有什么比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和泥土在一起更让人自在的呢?这首小诗从此就被我读歪了,尽管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可引发的情感,还是我童年的那些冲天炮。

                                                   2012.11.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东北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