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向若轩
向若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025
  • 关注人气:27,3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浪知情重

(2012-12-03 21:02:26)
标签:

流浪

异乡

懂事

珍惜

情感

分类: 生活絮语

流浪知情重 流浪知情重

哦,天哪!

    朝夕相处的人,往往不知道珍惜,如果你有一段流浪的日子,就会懂得,即便是擦肩而过的人,也如流星划过浩瀚天际,也如飞鸟停落过繁花盛开的枝头。

    或许是我出生的时候父母的年龄比我同龄人的父母大一些,早早意识到属于自己的好时光不会很多,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特别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尽可能不给父母添乱子。因此小时候收获最多的夸奖就是“懂事”。——当时是沾沾自喜的,据妈妈说我的话还说得不很周全,就说过“哥哥不知好歹,我歹歹”之类的话;当父母先后离我而去,回味小时候的所谓“懂事”,其实是对失去父母之近的心理恐慌,那不应该是童年的欣慰,而是命运的无奈。

    上高中的时候我必须到离家几十里的地方读书,每到周末,不管天气如何都要跑回家看看身体孱弱的母亲。那时候汽车很少,就骑车子,遇到刮风下雨,实际就是推着车子步行,那条曲曲折折坑坑洼洼泥泥泞泞的乡间小路,不知留下我多少披星戴月、顶风冒雪的脚印。姨家大哥进入叛逆期,我回家时姨来看我,羡慕地跟母亲说:你的孩子多懂事,我们家那个快把我气死!我跟姨说:让大哥离开家一段时间就好了。后来大哥当兵、提干,留在了异乡,姨说:真的呢,孩子一离开家就懂事了,一封一封信写来,让我们保重身体。听着妈妈转述姨的欣慰,我笑而不答,我知道“懂事”二字里包含大哥在外的艰辛的磨砺太多——无依无靠,怅惘若失,牵肠挂肚,彻骨思念……这些就是流浪之人的情怀。

    厦门三年,聚在一起的都是流浪之人,彼此都能感受到那份孤寂与漂泊——在一个陌生的文化里,再陌生的人也可能很快成为朋友,只因为陌生,只因为流浪,彼此需要以文化陌生为背景建立一种全新的漂泊文化,并以漂泊作为心理平台互相取暖。多少次在公交车上、在榕树下、在小街边,听到某个孩子的声音而四处寻找,“爸爸!”孩子喊。——所有孩子的声音都是那样的纯净而相近,让人仿佛听见自己孩子的呼唤……有月光或者无月光的夜晚,我们一起走在凤凰花下,走在七里香边,走在夜来香浓郁的气息里,讲述着自己街头失神的经历。亲情太重,于是再说各自家乡的特产,说特色小吃,说家常菜,说父母妻儿……又掉进了思念的泥淖,爬不出来,也不想爬出来。回来以后,听说还有朋友之间互相猜忌、同事之间闹小矛盾、邻里之间争吵打斗,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心想这都是不曾流浪的人,因而不懂得珍惜。然后意识到流浪真好,它可以让人放下很多东西而变得豁达圆融,让人抛弃很多东西而变得开阔通透,因为流浪和“无”,让人真正看清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需要。

    流浪过后再回到熟悉的环境里,对所有人都感到友善,因为曾经陌生过,对一切事物都是喜爱的,因为曾经思念过——曾经的流浪经历,避免了后来心理上的流浪。 如果一个人因为太熟悉而觉得生活呆板无聊,觉得身边的人面目可憎,那么,不如去流浪。

   ……很多往事是不能回首的,可是谁又能忍得住不频频回眸?而每一次转身,发现的都是失去,都是不可再的恐慌与无奈;把人生数尽,也就“流浪”二字还可以概括,不是肉体的就是精神的;把人生价值拎起来,也就只有“珍惜”一词还能解除诸般困扰,说别的都没什么意义。

                                                               2012.1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距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