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课题:追求不教的境界

(2012-10-24 14:26:22)
标签:

追问

课题研究

生态

模块教学

教育

分类: 教学思考

微课题:追求不教的境界 微课题:追求不教的境界
哦,天哪!

    今天在东港小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情况调研,感受到老师们对课堂转型的热情,也感受到了他们面临的困惑。不论是取得的成功,还是存在的困惑,都是让人欣喜的,因为成功是行为的变化,困惑是理念的冲撞,是行动的前兆。

    听课评课结束以后,照例是要和老师作一个交流的。那种灌输式的讲座、刻板的研讨,不要说一线老师,就是组织者也一样感到厌烦,所以在听课过程中有意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亮点或者问题中寻找交流的话题,最后决定以微课题研究的方式与语文组老师进行了一次交流。下面是微课题研究的一个简单的方案:

    一、研究话题:追求“不教”的境界
    二、研究方法:追问法、讨论法
    三、研究过程
     追问1:“不教”的前提是“教”。“教”什么?“不教”什么?
    追问2: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才可以“不教”?
    追问3:以“不教”为目的,“教”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追问4:实现了“不教”的状态后,老师做什么?
    [依次出示上面的追问,教师互相讨论,各自将认为贴切的答案写在纸上]
    [将教师签名的答题纸收上来进行分析,提取共识内容,记录创新内容]
    研讨小结:
    1.教学生不会的;不教学生会的、学生能自学讨论会的、学生暂时不需要会的。
      生成追问:怎么知道学生会不会?能不能会?
    2.阅读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方法、良好习惯
    3.知识归类、方法指导、习惯养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问题引领、活动组织、动力支撑、效果检测——引领者、组织者、支持者、参与者
    研究结果:我们的教学策略
    1.课前:……
    2.课中:……
    3.课后:……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基本环节和作用:
    自学知疑:使预习变得更有效
    交流互动:使课堂提问更有效
    精读点拨:使讲授更有效
    巩固迁移:使落实更有效
    四、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什么课堂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教什么”(内容、目标、目的)、“怎么教”(活动、动力、平台)、“效果如何”(检测、反馈、拓展)。
    (一)“生态”的创建要有利于“建构”
    1.“生态”是学习的一切关系的总和,包括:
    内在生态:心理(安定、自信)、情绪(期待、热爱)……教学民主
    外在生态:关系(师生、生生)、活动、资源、评价……适应心理、互动
    2.“建构”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
    原有基础:先学后教、交流展示
    可发展区域:预设、生成
    接纳的契机:活动、提炼
   (二)模块教学的特点
    1.课堂的理性化、条理化
    2.目标的过程化、行为化
   (三)活动设定的平台:学习小组
    1.信息的多向交流
    2.学习的深入:时间保障、信息互助
    3.老师操作便捷:信息的二级处理——全体学生→小组代表→教师
                                                2012.10.23(东港小学语文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第一片落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