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向若轩
向若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647
  • 关注人气:27,3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式教学的知识基础

(2012-09-04 08:01:26)
标签:

知识基础

探究

自学

课堂

驱动

分类: 教学思考

探究式教学的知识基础 探究式教学的知识基础

哦,天哪!

    实施探究式教学,最让人不放心的是孩子的基础知识,孩子们的精力都放在了搞活动、搞探究上了,势必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少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如讲授式教学那么牢固、那么系统。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顾此失彼的现象在成人中都经常发生,更遑论一个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的孩子。况且知识是探究的基础,是学生与问题对话的语言,如果连基础知识都没有,学生用什么作为工具去解决问题呢?

    但是,对知识我们必须加以分析:有的知识对解决某类问题有用,而对解决另一类问题可能毫无意义;知识如果离开它存在的现实背景,往往让人觉得没有学习的必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知识”,而当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迫切需要某种知识,我们则会主动寻找学习途径和资源,主动学会这方面知识。如果学生要接触的知识是全新领域的,在进入探究式学习之前,老师进行知识的铺垫是必需的,因为要建立学生与问题对话的语言系统;而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老师就没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讲授,只要提示在探究中要弄清的一些基础知识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了,学生自己会在探究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

    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这样的事例:在电脑普及之前,掌握电脑运用技能的人是专门人才,大部分人要通过强化学习才会使用电脑,而当电脑普及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去学习开机关机、文档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在运用电脑的过程中摸索和向别人请教来的知识就够了。家用汽车普及前关于汽车的知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很神秘的,而家用汽车相对普及以后,很多人成了汽车知识的专家。——谁去灌输过这些知识?人们学习电脑、汽车知识的动力来自何处?“需要”是最好的老师。

    探究式教学就是要通过学习情境和资源的设置、通过学习问题的提出、通过学习过程的讨论和学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谁都知道,目前学习资源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来源也不仅仅是老师和课堂。面对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学什么、从哪儿学起、用什么方法去学。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老师和课堂的意义所在,老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和课标提出学生探索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的渠道和方法,激活学生求知的欲望,剩下的事学生自己会做得很好,他们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很多必要的知识,包括课内和课外的,老师的任务就是找到合适的办法帮助学生总结提炼强化,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把一部分学生引向更加深入的探究层次。一旦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老师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哪里需要耳提面命、喋喋不休去灌输知识呢?——问题驱动,学生自学,不是一个毫无根据的设想,也不是一厢情愿,有很多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暑假里,孩子的妈妈尝试着烤制各种糕点,试做一些菜肴。没想到竟然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没事他就盯着电视看“番茄生活王”,一些营养、烹调方面的术语时不时冒出来,“养胃”、“脾脏”、“焯”、“煸”等生僻字词他不光认识,而且能讲出大致意思。他玩小飞碟,我问他手作直线运动,为什么飞碟会做圆周运动?他对着螺旋棒琢磨了很久,结果顺便把电梯由圆周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的原理也想明白了。我想,如果有足够的资源,汽车的汽缸、刹车、雨刷等工作原理他也完全可以自己搞清楚,相关的知识肯定也能弄懂。我做了什么呢?不过是提了个他感兴趣的话题,暗示他可以探索的一些现象。据此,我想如果我能组织出更多的话题,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探索材料,孩子自己应该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比如说对水、植物、天气等加以探讨,进行旅游线路设计、广告语言特点分析等等。我甚至想通过一些摸索,总结出非教育专业的家长引导孩子学习、探究的一些方法。

    除了上面的一些直接经验,王宏甲先生的《中国新教育风暴》里还提供了北京、浙江、深圳、山西、上海等省市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这些资料都反复验证了一个事实:只要孩子通过问题进入了探究,知识的学习就成为一种自觉,他们会开辟很多渠道获取知识,会更加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使纯理论的知识成为“活的知识”,而且掌握得更加牢固。

    需要再说明一点的是,老师和家长在给孩子提供获取知识的渠道、资源的基础上,还必须给孩子提供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在孩子学会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减少硬性任务,或者把硬性任务尽可能地转化为探究任务;特别是当孩子的成绩出现短暂波动时,要有勇气承受教育方式转变带来的短期不适应现象,要通过鼓励给孩子以信心和动力,帮助孩子走出困惑期。一旦孩子熟练地掌握了探究式学习方法,习惯于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和生活中的任何现象都可能引起孩子的探究兴趣;而孩子形成的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解决困难的思维方式,也将给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深远的帮助。

                                                        2012.9.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永恒的信念
后一篇:杀无赦[3]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