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训现场改编或自创的教育微论

(2012-07-14 00:28:50)
标签:

新课标

课程

课堂

教学模式

教育

分类: 教学思考

培训现场改编或自创的教育微论 培训现场改编或自创的教育微论
哦,天哪!

    中国教育人的身上戴着三道镣铐:考试的镣铐勒在脖子上,社会就业的镣铐压在脊背上,官本位的传统文化锁在灵魂里。

    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入手,去看待、理解、实践教育的转型。教育不转型,国人只能卖苦力。经济转型不能以破坏环境、积累社会矛盾、造成历史欠账为代价,教育转型也一样。

    我们总担心什么没讲到,为什么不想想哪些东西学生可以不学?

    千里马不是伯乐找出来的,而是自己跑出来的。

    学段越低越应强调教育,学段越高越应强化学科。
    我们天天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其实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要关注新课标修订了什么,更要关注新课标坚持了什么,这样才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人偏好“过去思维”,拍了大量的历史剧、穿越剧,回忆过去曾经如何;而外国人更重“未来思维”,拍了许多科幻片,推测将来会怎么样、该怎么办。
    中国家长爱好“挑错教育”,以为把孩子的错挑完了,孩子就完美了。而事实怎么样呢?孩子总是在批评中成长,自信心不足,表现力不强,合作意识差,就更不要谈创造力了。
    很多情况下,创新就是对常识的坚守。

    课程改革也不是“救世主”,不可能一劳永逸。任何理论都有其特定的功用和价值,当然也必然有其局限性。
    课程改革在浅水作业时,我们还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深水区以后,就找不到可摸的石头了,因此必须谨慎、勇敢、睿智,善于探索和反思。

    学校的产品是课堂,而不是学生。

    课堂模式不是课堂程式,而是课堂经营方式,是教育理念在操作层面的体现。因此,从课堂模式中看到的不仅仅是老师在做什么,更是他想做什么。

    学生的课前研习是改变课堂运作方式的牛鼻子。

    人的一生就是在做两件事:做梦和圆梦。其实就是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2012.7.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目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