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行·麻辣的城市

标签:
川菜重庆火锅 |
分类: 生活絮语 |
到重庆不谈谈吃的,似乎辜负了这颗天府之国里的明珠。
如今不论走到哪座城市,如果看不到川菜,看不到重庆鱼头、重庆火锅,看不到辣子,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也不知道川菜为什么会如此适合如此众多人的口味,难道麻和辣就这么让人喜欢吗?这几天一直在吃川菜,也一直在寻找川菜的魅力所在。
教研部门的培训历来是非常紧张的,不要说没有放松游玩的时间,就连正常的休息时间也不是很充足。就拿今天来说吧,上午八点出发,一直培训到将近中午一点,下午又是三个半小时,晚上还要完成一份问卷。高强度的工作,缺少运动,让每个人对食物都失去了兴趣。来到宾馆,总想转转,不想吃饭。这时候,麻和辣就显示出魅力来,两口菜吃过,胃口大开,倒把一天的疲劳给忘了。刺激,开胃,川菜能让人在麻痹、无聊赖的时候重新振作起来,焕发出新的热情。当然,据说麻辣还有祛风湿之功效,使人关节不至于受到潮湿的侵害,可以在风雨中、浓雾里始终保持奔跑的能力。
如果不是来到重庆,我可能不会去思考麻辣这个话题。如果不是来到重庆,不是接受这次培训,我对自己的专业、职业虽然热情依旧,可是我敢说依然保持着以前的谨慎和敏感吗?然而,专家的讲座、重庆市县区和学校的经验与反思,就像麻辣一样让我恢复了感觉,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以前的工作是多么简单,思考是多么表层,视界是多么狭窄!我为曾经偶尔产生的自鸣得意而惭愧,为曾经有过的消极、抱怨而羞愧。
我曾经为井底之蛙辩护过,说它虽然身处井底毕竟还能看到天空,说至少它的目光是向上的,说天空本来就不属于青蛙,说嘲笑青蛙的人其实也不了解青蛙的观点和心情……我说这么多,目的是什么呢?当时并不清楚,现在想来终于明白,原来我早就想做那只青蛙了——坐在井底,捉几只蚊虫果腹,然后看看蓝天和白云,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这次培训让我再次确认,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呢。课程改革的环境应该详细分析、逐步改善,家长培训应该提上议事日程,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更丰富、更有触动性,学生的心灵是有办法拨动的,课堂元素的分析还有新的思路,微课题研究是个非常迷人的研训方式……教育,因其内涵丰富而令人头痛和着迷,因其功效长远而引发浮躁和关注,因其价值巨大而让人纠结和慎重,因其影响广泛而饱受责难和推崇……我曾经批评过一些教师专业思想不够坚定,重庆之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态度,似乎也并不那么端正,至少不够沉静。一位专家说:教师会把自己的体验带进课堂,转嫁给他的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评价教师,就是一件不能不用心、不能不慎重的事了。
重庆这个名字很有意思:重新认识自我和互相关联的外在,怎么能不庆幸又辣又麻的棒喝与反思呢?
(瓷器口的麻辣调料店)
(商店里出售的麻辣钱包)
(渣滓洞原看守的麻辣信条)
(专家对某些办学方式的麻辣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