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门前应有几竿竹

(2012-03-08 23:45:05)
标签:

岁月有痕

休闲

分类: 生活絮语

门前应有几竿竹 门前应有几竿竹
哦,天哪!

    也许真的是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不得不拿出一点时间陪辛勤工作的女士们一起走走,让她们呼吸一下书本以外的空气;也许是山林里的风声、泉声、鸟鸣声在记忆里提醒我,你和自然离得越来越远了,再这样下去你将孤独,你将枯竭;也许是寺和庵的香火让我重又闻到佛的味道,空灵的梵音让我想起还有另一种声音需要倾听……天气不是十分晴朗,但是心情很明净,十几个人一起去感受还很粗砺的春风抚摸的山林,还有背阴处的积雪、迷雾、怪石。——其实,我是很喜欢枯瘦的枝头的,那里有木的质地、草的质地,朴素得像个还不懂得打扮的孩子,一切都那么坦荡;而且,不久那坚硬的木头上就要长出鲜亮的嫩叶,或者开出艳丽的花朵,所以目前它们还是希望,枯黄中恰恰孕育着各种可能的色彩。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
    寺很华美,新建的。它的前身被日本的飞机炸掉了,现在那里成了一片清澈的水国。关于寺的传说也很有气势。庵很小,也很旧,门前两块巨石形成天然的门户,一边刻着“念佛成”,另一边刻着“佛”,颇具匠心的布局,要是对称地刻成“念佛”、“成佛”就没有什么好回味的了。庵外有一口供山下人家引水用的水井,埋没在一片枯草中,枯草里还夹杂着大众牌香烟盒、春节时的财神像,让你不相信一道院墙竟然能隔出两个天地,一边是红尘滚滚,另一边是清净修为。倒是一块很不起眼的山石上刻着粗糙的两个字,让人觉得中国人真的有着文化癖好——“醴泉”,这么一口荒凉的井,竟然也要刻石,而且用一个很多人可能不认识的字。
    庵前的竹林在两棵古银杏树的对比下,显得生机勃勃,如果再往上走一段路,回首俯视,这一片苍翠一定特别显眼。置身竹林边,一种无法描述的气韵立即注满心肺,清秀,挺拔,洗练,雅静……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与竹林相匹配。走近细看,不禁在心里笑,竟然有那么多人在竹子上刻了字,雅的有古人写竹的诗句,俗的有某某到此一游,密密麻麻各抒胸怀。这当然不是什么好的行为,但是我能理解——听着幽静的钟声,抚着玉一样的竹子,谁不生欢喜之心呢?欢喜便喜欢,喜欢便想与之同在,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名字和这些翠竹一起长高。突然看到一棵竹子上有人用毛笔写了三个字,“风之灵”,觉得特别有意思。竹林无风时的静默固然让人心清,而有风时的摇曳应该更能引起人们的想象,沙沙的风的脚步从竹林上走过,干干净净的,如果有月,满地竹叶的影子晃动,洒下一地幻影,如一幅变幻着的水墨画。
    不知庵里的女修士是否看到竹林也会想起黛玉,她的潇湘馆就笼罩在竹影里。以前因为这位桀骜的女性曾以为亭亭的竹是孤独的、凄苦的——湘妃竹不就是女人的泪水浸渍出来的吗?娥皇女英万里寻夫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是写在竹子上的歌。竹林七贤,丹心汗青,罄竹难书……竹子就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其实竹不是隐士,竹笋、竹筷、竹筒、竹椅、竹床、竹筐、竹杖,竹扁担……竹箫、竹简,它参与人间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出入于高高低低各种人家,可是不管是什么人在用它们,用它们在做什么,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给人留下的悠远的情愫——洁净。特别是竹子做的扫帚,几乎是奋不顾身地为人类打扫出一片片净土。
    昨天和两位老兄议论一所学校绿化用的竹子,稀疏地种在窗外。我说真好,孩子们一边读书一边感受竹子的气息,想不高雅都不可能。我以为竹子以稀疏为好,多了就闹了。
    如果某一天我也能有一小片巴掌大的土地,一定要种三两株竹子在门前,那样就可以天天看到它入世不浊的身影了。门前应有几竿竹门前应有几竿竹
                                                                   2012.3.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路在抬头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