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
哦,天哪!
连续很多天阴雨,不是大雨,是那种像雾又像雨的水汽。阴冷就不说了,天一直灰蒙蒙的,地上到处是摆脱不开的黑汁,有点莫名其妙的粘稠。于是人的心情也随之潮湿、绵软,总觉得做什么都不敞亮,不开阔,不通透,不爽气。
今天太阳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一下子觉得头顶上高远了,脚底下清爽了,心里想,晴天真好,哪怕晴朗的天气很寒冷也行。快要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东天,像一个窥视天幕以外空间的一个圆窗。天晴了,一切都显得那么干净。走在彩砖铺成的小路上,看着熬过一冬的花草被雨水洗得干干净净,感觉到处都亮堂堂的,尽管时间已经到了傍晚。——心里突然蹦出来一个字,“素”。我一时还说不清这个字蹦出来试图向我表达什么,但“素净”、“素雅”、“素淡”之类的词语却争先恐后地跑出来为“素”作注。我知道,这是在诠释自己的心境呢,此时的晚景不正是用“素颜”可以描绘吗?那树,那山,那天空,那明月,那晚归的人……没有装饰和点缀,本真地组合成一幅现实的画卷,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安详更让人感觉轻松的呢?
一直以为干净才可能是美的,现在觉得表述得还不够准确,真正的美应该用“素”来概括。四季中秋天最美,花落了,叶黄了,万物袒露出原本被遮盖的本色,直白地陈列在人的眼前,这里是山,那里是水,这是落叶的茎脉,那是酝酿了一年的果实——那不就是素秋吗?日月星辰,月亮最美,夜晚月光从大地上走过,除了给人留下许多淡淡的情绪,什么也不纠缠,花草树木在白天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娇美与妖娆,而在月光里却如一幅剪影,花香也淡了,绿叶也淡了,只有一地的影子像一幅素纸白描——不用素月,又能用什么来称谓它呢?刘禹锡说“可以弹素琴,阅金经”,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没有喧闹的喝彩,没有华丽的伴奏,叮叮咚咚只弹给自己听——音乐属于世界,更属于个人,否则就不会有知音难觅的感叹了。“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女子自然是美的化身,但美的女子绝不可能是披金戴银的贵妇,也不可能是涂脂抹粉的优伶,更不可能是争名夺利的权奴商妇,女子的美在于娴静、优雅、淡定。突然对素食有了不同的理解,那不是与荤腥相对的一个概念,而是与清淡、本味相近的味觉感悟,比如一盘凉调野菜、一块洁白细腻的水煮豆腐、一条不煎不炸的清蒸鱼……越是接近上天赐予的味道,越称得上素食。……
窗外月光无声,远处海轮呜鸣,树还没有复苏,虫子没有开始歌唱……人在一个毫无渲染的夜晚静静地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自己不喜不忧,彼此不恼不昵,“素”的感觉很真切地萦绕在心头,心如茶片一样在水里舒展,心情像溪水一样在往事上激荡出潺潺的轻响,这样的心境也就算得上素心了。
素之美在于本真,在于有面对外界的底气。
2012.3.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