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课堂设计中的心理场
哦,天哪!
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课,有经验的老师心里是有数的。为什么还有很多老师上的课学生不爱听呢?主要是在课堂设计的时候没有把学生装在心里,没有想学生所想,没有以学生“学会”和“会学”作为上课的标准,而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准备,为听课老师而准备。这样的课堂往往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期待脱节,导致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积极,感到课听得没有意思,收效不大。
因此,要想上出学生爱听、听了有收获的课,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教师就必须经常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来考量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要素使用是否得当、是否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概括地说,就是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有一个心理场,这个心理场是活化的,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心理实况。
具体来说,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兴趣点、疑点、难点在哪里,如何让这些“点”激发到位、破解到底、落实到人。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必须细致地分析课堂的各种要素,使之选用恰当、搭配得当、出示适机。剔除一些纯手段类的课堂教学因素,我以为重点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课堂设问
所谓课堂设问,是指课堂教学中要提出来讨论、研究的问题。这里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问题对于理解教学内容的意义,即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也就是问题指向文本的价值;问题与学生学情的适恰程度,即问题与学生水平的契合度,也就是问题是否适合学生学习水平、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理解与回答;问题提出的时机是否恰当,即问题提出的时机与课堂流程的契合度,也就是在什么时机出示什么样的问题符合课堂的知识展开。(这个话题在《“问题”的价值判断》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896f501017xx0.html中有过案例分析,不再举例)
2.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向全体、部分、个体学生给出问题,要求学生当场回答。这方面主要涉及提问的对象、时机、方式等技术要点(在《问答之间的“生本意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896f50102dshg.html中已经作过说明,这里不再展开)。
下面我们看看两个课例中教师的提问,自然就能明白课堂提问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要素。一个课例教学内容是高二年级语文《段太尉逸事状》。解题导入后,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问:作者为什么写这篇逸事状呢?
问:朱泚是怎样的人?
问:课文写了段太尉几件事?各表现了怎样的性格?
问:文章涉及哪些人?郭晞是怎样人?郭子仪是怎样人知道吧?这件事和郭晞是什么关系?
问:第二件事和谁有关?是怎样的人?
问:第三件事是什么事?段太尉从哪里到哪里?怎么样?他接不接受?最后为什么收下来?段太尉怎么处置的?
短短的一段文言文大意梳理,教师不停地问,有的给学生时间回答,有的根本不要学生回答,只是下意识地发问——这里还不包括用“嗯?”“是吗?”等短句发出的质疑与否定。
另一个课例是小学三年级的文言文《鹬蚌相争》。教师在完成字词、书写等基础教学内容后,用以下几个提问引导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问:哪些句子是写鹬蚌“怎么相争”的?
研读课文,问:鹬和蚌为何要如此相争?结果如何?
品读课文,问:争执时,鹬和蚌会想些什么呢?
拓展理解,问:如果你是鹬或者蚌,你会怎么办?你想对鹬和蚌提点什么忠告?
什么问题值得提问,适合用什么方式问,提问的意图是什么,在上面的对比中可以一目了然。
3.课堂评价
如果说课堂设问和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心理和状态的影响还是隐性的,课堂评价则是显性的,它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层面。因此,评价什么、由谁来评价、用什么方式评价、评价的结论如何、预期的效果是什么,都是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应该在心中加以“模拟”的,要以被评价者的身份对评价期待加以揣摩的。
而目前课堂上随意评价、无原则表扬、机械应对式评价、消极指责还大量地存在着,“不错”、“还可以哈”、“你真棒”、“嗯”、“是这样吗”、“谁知道他在说什么”之类的课堂评价,不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态度,甚至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用心开展课堂评价、科学实施课堂评价是精细化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一大要点。
一般来说,一个恰当的课堂评价应该给学生以激励、帮助、期待或者安抚,从而发挥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评价的思路可以大致归纳如下:当学生回答很准确的时候,可以让该生自我评价,引导语可以设计为“你回答得既准确又完整,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当学生回答不很准确的时候,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评价,引导语可以设计为“这位同学给我们理出了一个思考的路子,哪位同学说说还有什么不足,帮他补充完善一下”;当学生回答几无可取之处时,最好由教师来评价,语言可以这样来设计,“认真思考是成功的前提,你做到了。正确的思维方向是成功的保证,请你好好分析下面同学的回答,找出自己思维的偏差”;当学生不肯回答问题时,必须由教师来评价,语言的设计大致是“如果担心正确的思维被别的同学学去,请记住:思想的交流是倍增的,不会损耗。如果担心不正确的思路受到别人的嘲笑,也请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后面同学的回答都是以你为基石的”。总之,课堂评价要遵循激励性、分析性、修正性等原则。
4.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课堂的综合、动态状态。从人的角度分析,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从教学主客体角度分析,包括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文化角度分析,包括制度、潜规则、时间、空间、环境等。很多理论书籍中谈及课堂氛围,基本上是从教师自身角度来分析调控的元素和方法,而实际上,学生的身体状况、对课堂的期待、对知识的体验、对教师的潜在评价、对教师教学风格的接受程度等等更加重要,正因如此,教师才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调节,从而创造积极、乐观、严谨的课堂氛围。毛泽东提出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可以说是对良好课堂氛围的高度概括。
高帆先生在《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一书中,对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其要如下:贴近现实,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评价“秀”出精彩;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升华课堂;利用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氛围;逆向思维,出彩的奇招;手段,多变才绚丽;巧设悬念.让学生跟你走;开课十分钟,一个诱人入戏的序幕;落幕,一切尽在回味中;模拟教学,理论将不再乏味;温故,探索新知的根本之路;常变常新的课堂环境;幽默,课堂活色生香的最佳魔法;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游戏与教学的“接轨”;让课堂语言激情四溢;春风拂面般的启发式教学;形象直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做一个美的发现者;提问,让学生活跃起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教学难点轻松突破;板书,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教具,助你一臂之力;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让美丽的故事走向课堂;妙引材料,激发兴趣的加油器;肢体语言,此处无声胜有声;动手做一做,在实践中快乐求知;培养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让学生也当回“小老师”;尽信书,不如无书;知识竞赛,让课堂火起来;课堂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来评判试卷;分组讨论,让集体共同进步;课堂辩论,教会学生思索。这些方法有指向教师的,有指向学生的,有指向教学方法的,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把学生放在老师的心里,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
2011.9.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