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方案设计[6]
哦,天哪!
(一)训练内容:语义群的生成·化情为感
(二)训练目标:
1.了解人的生理感受与心理活动、情感变化的关系。
2.学会体验自己心理活动、情感变化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
3.学会通过具体描写生理感受来表达不同的心理和情感。
(三)训练方法:生活激活法、阅读法、观察法
(四)活动程序:
1.心理体验1:上课之前老师把包放在教室里,刚才我打开包,发现里面的钱包不见了,哪位同学知道它在哪儿?
教师静观2分钟,注意捕捉学生中的典型反应,并推测学生的心理变化。
教师引导:这2分钟过得是不是特别漫长?我想知道刚才同学们心里在想什么,哪位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要加工,如实表达即可。
学生发言。教师及时提取发言中的关键词语,以便点评学生表达的体验性、完整性、准确性。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不过是做了一个小游戏,目的是告诉大家,当我们的心理、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我们在生理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如果我们能把这种生理上的体验和变化记录下来,就可以把读者带到那种特定的心理场中,和你一起体验、感受,你的作文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比简单地描述自己的心理和情感表达效果好。
(低年段的学生可作如下小结:古印度有一种审问犯人的方法,就是把几个嫌疑人抓来,在每个人的嘴巴里塞一把干米,然后法官含糊其辞地讲述案件里的一些情节,过几分钟后,让嫌疑人把嘴巴里的米吐出来,就可以判定谁是真正的罪犯了。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那是因为人在口腔受到刺激的时候都会分泌唾液,嘴巴里的米就会湿掉,而高度紧张的人则忘了口腔里的刺激,不分泌唾液,所以嘴巴里的米是干的。这就是心理变化在生理上产生的反应。)
2.尝试调整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比较调整前后的表达效果:
(1)张部长笑眯眯地说:查的就是你们这些高危妇女!怎么,还想再生一个啊?那罪还没受够啊?说得米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又不好解释。旁边的李教授说话了:张部长,人家米雪还是个大姑娘呢,你可真是!
(2)亲情就是父亲扬起的手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的怒容;亲情就是母亲灼灼的泪水,柔情的呼唤,和温暖舒适的怀抱……
(3)生活是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美酒,会喝的说它甜,不会喝的说它苦。
学生阅读,讨论,交流读后的感受,并尝试修改。
师生点评,点评要点:
①能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②语句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心理或者对生活的理解的。
③还可以有哪些表达方式。
3.心理体验2:
请自己寻找同伴,互相盯着对方的眼睛看1分钟。注意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出心理上的变化,同时认真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
学生活动。活动结束后,立即把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写成语段。
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写作成果。部分学生在班级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师生点评,点评要点同上。
4.阅读分析:默读正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活动任务。
他们没去上海,在苏州的吴江下了车。江南问:想去看园林吗?米雪说:不去,这里的景点在民间。我们去看白墙青瓦的民房,去听婉转温软的苏白吴语吧。于是他们就步行走进了田野,走进了点点余雪点缀下的油菜地,然后乘一叶小舟,轻飘飘地向姐姐家划去。米雪说,这里春天最美,蓝天,黄花,绿柳,白鹅,加上鸟啼、犊鸣、渔歌、人语,就是一个诗的世界,古代的田园诗和现代的婉约派,只有这片土壤里才能长出来。温婉细腻,才是真正的江南。江南得意地念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逗得米雪咯咯地笑,然后低低地说:江南是我家。
姐姐一家表达了他们无限的热情,姐姐姐夫自是不用说,把所有能搞到的地方小吃全部摆在了江南的面前,小外甥更是高兴得像一只撒欢的小兔子。姐姐把米雪拉到一边去说悄悄话:小雪,你是怎么淘弄来这么个小伙子,今天可真是不多见了。米雪突然很想撒娇了,她鬼鬼地对姐姐说:告诉你你可别再去弄啊,在淘宝网上。姐妹俩笑成了一团。笑着笑着,米雪的泪水却流了下来,说:姐,我想爸妈了……
米雪不让江南和自己一起去给父母上坟,她说见了爸妈我会哭的。江南说:让我去吧,我要感谢他们生了这样一个好女儿,而且等了我这么多年!两个人争论了半天,最后姐姐说话了:让南下去吧。爸妈生前没看到你找到称心的人,现在该让他们看看自己的女婿。于是江南抗着小外甥,姐姐拎一只小竹篮,米雪抱着江南买的百合花,向小镇外走去。
一行人沿着小河向郊外走去。岸上的柳树在冬日的阳光里静静地立着,河边的芦苇早已枯黄,几只喜鹊翅膀一扇一扇地向远处飞去。几个人都没说话,连小外甥也安静地搂住江南的脖子。脚踏在松软的冬土上,没有一点声音,却踩出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和泥土的清香。谁也不知道每个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空气显得有点凝重。
走过一个不高的土丘,远远望见几棵墨绿的松柏掩映着一座小小的土坟和一块白色的墓碑。米雪的心一下子慌乱起来,脚步凌乱得像在奔跑,心仿佛正在穿过一条幽深的小巷回到儿时,扑向父母的怀抱。
她好像听见妈妈在说,或许是身边的姐姐在说:过了年,春天就到了。这里到处都是花……
(1)划出文中描写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语句。
(2)分析描写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手法,并对不理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5.课堂小结:
人们感知外界事物就是以自己的情感去推想,是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同时又将外界事物的美感迁移到自身,以此来实现这种情感回返往复地交流。创作的基础就是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以此形成负载情感和思想的意象。情感是心感于物所引发的一种激动,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原始的一种要素,是创作的原动力。
在人的情感中有许多是人所共有的成分,“人之常情”、“不近人情”这些成语说的就是情感的共性特征,比如对父母的敬爱;也有个人所特有的成分,比如有人始终孝敬父母,而有的人长大后却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尊敬父母,“情有独钟”、“人情冷暖”描绘的则是情感的个性化特征。一般说来,共性的情感来自遗传,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所以我们说“情真意切”、“情深似海”;个性的情感形成于环境,是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情随事迁”、“触景生情”、“对景伤情”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必须是建立在共性情感基础上的个性体验,因此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化的表述上,必须转化为具体的体验,这样才能把读者带进你创造的世界。
6.写作训练:请以《发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文章能够表现丰富的情感,并能将情感转化为具体的个人体验。
◎阅读与借鉴
秋天的微笑
魏旸
假如,我能建出天国,我一定要以秋天为蓝图,这里不仅有适度的温凉,而且有哲学式的深邃。这里褪去了春红夏绿的烦躁,红树飒飒,清风朗朗间,是秋天的微笑。
——题记
记忆中的秋天,总是在家乡。小小的南方山城,很少能够看到落叶,那疲倦翩飞的蝴蝶。然而,我心里是有的,踩在上面,有细微清脆的破裂声,一瓣一瓣的,都是乡愁。
在梦里,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前面是落叶纷飞,回过头,母亲仍站在原地,眼眸里都是暖人的微笑。仿佛一切又回到那一年,父亲的病和母亲坚忍的微笑。
也是秋天,长年的失眠折损了父亲的脑神经。送到医院的时候,强制地注射了抑制神经兴奋的药,父亲仿佛在那一瞬间就老了,记忆减退,动作迟缓。
母亲日日陪在父亲身边,我去医院看望他,父亲露出难得的笑容。那时候的父亲胡子没有修剪,一双手冰得让我心凉。我没有说话,给父亲递上饭盒。他艰难地用筷子去夹,手一抖一抖,都是被拉长的慢动作。似乎想说些什么,然而绞尽脑汁仍然停在“那个……那个……”上。
我几乎要拿不稳饭盒了,悄悄地背过身去,那是我曾经骄傲挺拔的父亲啊。但我的母亲是微笑着的,她轻轻握住父亲的手,父亲似乎也很用力地握住她。我坚忍聪慧的母亲,在家里最艰难的那个秋天,握住父亲的手。我的心就一直一直地停留在母亲温暖的笑容里,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现在,离开家乡在外读书,这个常绿优美的城市,在秋天也有丝丝的凉意。不是说“愁”是“离人心上秋”吗?不是说“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吗?不是说“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吗?
长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愁绪、思念都属于秋天,又不仅仅属于秋天。这是个睿智的季节,在明净爽朗中还有暖人的微笑,它告诉我,生命中所有的困难都是上帝对我们的爱,所有的苦难我们都要学着去承担,一切都会过去。
佛家拈花微笑,我相信这一定是发生在秋天的故事。于是,微笑有了无语的禅宗,有了温暖坚忍的智慧。
2011.6.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