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转]
(2010-12-14 23:25:22)
标签:
生活百态文化 |
分类: 美文共赏 |
窗口
作者:[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他们俩人。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只有静静的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工作,还有各自的生活……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视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艳的花草。在公园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到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球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在白天时刻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所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什么也没有……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作者:[美]欧·亨利
在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内,苏伊和乔安娜的画室在一座粗矮的三层砖楼的顶楼。她们一位来自缅因州,另一位来自加利福尼亚。她们两个彼此发现在艺术方面兴趣相投,于是一起租下了这处画室。
这是五月份。到了十一月间,被医生称为不速之客的肺炎捏手捏脚地来到了这块领地,用他那冰冷的手指这摸摸那碰碰。
更不幸的是,这位“绅士”的手碰到了本来就弱小的乔安娜小姐,她在冰冷的床头一动不动地躺着,透过荷兰式的小窗户看着对面另一幢砖房的墙。
“我看她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一位医生说:“这点希望要看她想不想活下去。人么这种等着殡仪员来给她办后事的心理使得所有高明的医疗手段都无可奈何。这位小姑娘认定自己的病好不了了,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去画那不勒斯海湾。”苏伊说。
“作画?就没别的了吗?”
“嗯,她不为别的,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那就是身体虚弱的缘故了。”医生说,“我将尽我一起的努力,用一切奏效的科学手段。但一旦病人开始盘算送葬队伍有多少良马车时,我就得减去百分之五十的把握了。”
等医生走后,苏伊走进屋子看到乔安娜一动不动的躺在被窝里,脸对着窗户。苏伊以为她睡着了,于是架起画板,开始为登在杂志上的小说画钢笔画插图。
乔安娜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向窗外望着,嘴里在数着数--倒着数。
“十二,”她说,稍后又数到“十一”;然后是“十”,“九”然后连着数“八七”。
苏伊焦虑的看着窗外。外面只能看到破烂不堪的墙壁。一株盘根错节的枯萎的常春藤爬到半墙上。秋季的寒风一把藤上的叶子吹落,只剩下几乎光秃秃的荆条。
“怎么啦,亲爱的?”苏伊问到。
“六”,乔安娜数到,“现在他们掉的更快了。三天差不多掉了一百,我头都数痛了。现在省事了,只剩下五片了。”
“我是说,当叶子都掉光了,我也就死了。医生没跟你说吗,我知道我还有三天。”
“哟,我还没听到过这么荒唐的话。”“常春藤的枯叶与你的病有什么相关的?别这么傻了,医生告诉我,你很快就会好的。”
“不要骗我了,又掉了一片。只剩下四片了。我想在天黑以前看到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到时我也该去了。”
“乔安娜,亲爱的。”“你能不能保证把眼睛闭上,等我把活干完再看窗外?我明天必须把这几幅画交上去,我需要光线,否则我就把窗帘拉上。”
“你画完马上告诉我一声,”这是乔安娜闭上了眼睛,就像一具脸色苍白的雕像。“因为我想看到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我想今晚就摆脱一切。”
“我得叫贝尔曼上来做模特,我在画一位隐居的老矿工。”
老贝尔曼是位画家,住在她们楼下的底层。六十开外,一把卷曲的胡子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上没取得成功。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却没能接近文艺女神缪斯一步。几年来她什么也没画,只是偶尔为商业性宣传或广告画一些低略的东西。他也为一些顾不起职业模特的年轻艺术家当模特,挣几个小钱。
苏伊在灯光暗淡的小窝里找到了浑身散发着杜松酒味的贝尔曼。她对他说了乔安娜的古怪想法。
“你说什么?”他嚷道,“这世界上竟会有这种傻子,因为叶子掉下来而想到死?我从没听说过。唉,可怜的乔安娜小姐。”
当他们上楼时,乔安娜已经睡着了。他们担心的在那看着常春藤。
第二天早上,当苏伊醒来时,看到乔安娜在那里睁着大大的眼睛用磁带的目光盯着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命令的语气说。
可是,看哪!在经历了漫长黑夜的暴风雨吹打之后,竟然还有一片叶子贴在墙上。这是常春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了。
“这是最后一片了,我想它今晚一定会落下来,我也会同时死去。”
又熬过一天,即使是借着黄昏的灯光也能看清那片叶子。外面又刮起了北风,还夹杂着雨点。
天亮了,毫不心软的乔安娜又叫苏伊拉开窗帘。
“苏伊,你可以给我端点汤来,再给我点掺图葡萄酒的牛奶,还有--噢,在我背后垫些枕头,我要看着你做饭。想去死正是一种罪孽!”
一小时后,她又说:“苏伊,等哪天我要去画那不勒斯海湾。”
下午医生来了,“这会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能好转。”“好好照顾的话会好得,真是不简单。”“现在我得去看看楼下的另一位病人,也是肺炎。”
“哦,医生,能否知道他是谁?”
“他叫贝尔曼,是位画家。他年纪大了,病又来得及。他没希望了。”
“我想有件事告诉你,亲爱的乔安娜,”苏伊说到,“贝尔曼先生因病死在医院里了。他只病了两天。后来发现一盏灯,那把梯子也被挪过。突地衣服和鞋子都湿了。还有一些散落的画笔,画板上调着绿和黄两种颜色,好了--看看窗外吧,天哪,看看墙上那片最后的藤叶吧。它在风中从不飘动,你不觉得纳闷吗?啊,亲爱的,这可是贝尔曼最后的杰作--这是他在那最后一片叶子掉落的夜晚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