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恐龙时代
哦,天哪!
以前每到喝酒的时候,一位姓杜的老哥就会说:你们都要感谢我的祖先啊,他们给我们创造了物质财富,还给我们创造了精神财富。开始大家都莫名其妙,后来想起来了,咱们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人物都姓杜,一位是酒神杜康,另一位则是诗圣杜甫。曹操曾经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是个急于建功立业的霸者的忧愁与焦灼;杜甫也曾感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是个饱经沧桑的文人的凄苦与无奈。有意思的是,两人的慨叹都围绕着杜家的遗产——酒而兴起,真说不清是江山值得自豪,还是诗文令人骄傲。
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只要祖先留下些什么,总是值得炫耀的。而且,这物质与精神的界限本来就很模糊,你能说杜康的酒是纯粹的物质吗?你能说杜甫的诗是纯粹的精神吗?我要说的是,我们在自豪的同时,还应该记得祖先留下这些东西时历经的艰辛,比如杜康的传说就有好多个,每一个都让人感到心酸。
《史记·夏本纪》及其他历史文献记载,在夏朝第四位国王帝相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政变,帝相被杀,那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氏已身怀有孕,逃到娘家“虞”这个地方,生下了儿子,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少康。少年的杜康以放牧为生,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
传说,轩辕黄帝手下有一位大臣叫杜康,黄帝命杜康管理粮食,杜康很尽心。他把丰收得到的粮食都堆放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下令说以后如果粮食再霉坏,就要处死杜康。后来杜康把粮食存放在树洞里,时间久了,发酵成酒。
杜甫的的经历就不必多说了,单是他的死因就足以说明他写诗时的凄惨:有人说他病倒在行往岳阳的舟中,有人说他溺水而亡。据说最可靠的死因是消化不良: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九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饱食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我想说的是,我们在为祖先感到荣耀的同时,还应该记住他们的精神,否则祖先能有多少东西来装点我们的虚荣呢?在为祖先骄傲的时候,还要想一想: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祖先,我们能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些什么值得他们骄傲的东西呢?
现在有很多宗族在整理历史,俗称家谱或族谱。打开族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支支血脉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确让人感到震撼,你不得不佩服人类生命力之强大,强大到试图与时间抗衡。然而,这个宗族繁衍至今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经历了起起落落的变迁以后依然能够延续至今?我想这里隐藏的某种力量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可惜,大部分族谱没能够把这些东西提炼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看重的只是物质的存在,却忽视了人作为一种物质,其存在是以精神为理由的,一旦失去了这种精神,存在便显得空洞与苍白。我想每一个宗族面临萧条的时候,一定是宗族精神最贫乏的时候。推而广之,任何一个民族、一个朝代、一个单位,需要的也正是一种精神,当这种精神充盈的时候,必是其繁荣昌盛的时候,而当精神衰落的时候,也必是其分崩离析的时候。
如今我们没有信仰。信仰上帝神明吗?有人说是迷信。信仰人性善良吗?有人说现在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时代。信仰物质吗?有人说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必将导致人性的异化。信仰科学吗?科学曾经帮助过我们,也正在毁灭我们……我们可能一直沉浸在祖先留给我们的荣耀之中,我们却没有意识到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从我们这里只能继承一堆破铜烂铁和一片沙漠。我们不可能再修一条万里长城,似乎也弄不出什么敦煌飞天,但我们可能喝干一条黄河,可能杀死一条长江。就像当年恐龙的处境,力量主宰一切,唯独缺少精神。
这是一个恐龙时代。
2010.7.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