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经济学

(2010-04-10 01:22:34)
标签:

感悟生活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生命经济学 生命经济学
哦,天哪!

    经常跟学生讲,人的一生只要能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关键是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住,很少有人能够在无人关注的时候耐得住寂寞。为什么要对孩子们讲这样的话呢?起初只是觉得当下人心太过浮躁,能够认准一个目标去埋头做事的人太少了,希望我的学生们不要受这种风气的左右,能够凝神静气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是否还有其它的原因,没去细想过。
    及至看到经济学中的一些观点,才恍然大悟。

    “经济学为什么发生呢?因为资源稀少,不单物质稀少,时间也稀少,——而稀少又是为什么?因为,相对于欲望,一切就显得稀少了……”
    “经济学就是把‘有限资源’做‘最适当的安排’,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我不知道这样的观点和人们通常理解的“经济学”是否一致,但至少给我以很大的震撼,使我懂得了为什么人总是觉得生命苦短,还使我懂得了为什么世人总是那么浮躁。张晓风老师说得好:生命是一种太美好的东西,美好到不论如何使用它都觉得是一种浪费。世人之所以浮躁,正是因为只知道生命宝贵,却不知道如何安置人生,所以不论生命现实状态如何,总感到和人生的理想不能完全吻合,于是乎不停地调整,而越调整生命的长度越在不停地缩短,一种恐慌感便一直让人不得安宁。
    经营人生,或者叫规划人生,并非什么新鲜玩意儿,所谓的树立人生目标、努力做好每件事、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乃至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都属于对人生的筹划,只不过着眼点比较具体,未能对人的认识产生冲击,以为人生不过是一些琐琐碎碎的事情,对人生缺少整体感。十几年前,一位大学同学做安利,第一次提出规划人生的建议,说:你今天的状态,就是你三年前或者五年前所做决定的结果;你今天所做的决定将在三年或五年后得到验证。当时着实吓了一跳——人生果真是在这样的因果关系中运行吗?反思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似乎冥冥之中真有一种不曾在意的对应关系。比如说,进入大学以后,不少同学都有考研的计划,而我却没有,所以后来有保送读研的机会也轻易地放过了,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继续寻觅过去,对于“经济学”的理解似乎也还不是那么狭窄,并没以为“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问题的。记得大学时老师讲语言学,说南方人说话开口度小,所以说话轻松而速度快,还说语流音变是语言经济学的具体体现;中学时读过一篇文章是讲统筹学知识的,以烧水泡茶为例,说明安排得当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小学时老师给我们做过用两只锅打饼如何能在看似不可能的时间里完成任务的智力题……仔细想想,这些不都是“经济学”的内容吗?遗憾的是,我依然把它们当作一种理论或者一种做事的技巧,没有看到其中包含的人生道理,没有把它上升到哲学层面。
    人生苦短,是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的,我们不能像孙大圣那样到阎王爷那里把自己的名字一笔勾销,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让自己的生命相对延长的,只要对人生少提一些过分的要求,时间就出来了,就不必时刻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奔波了。为了买车养车,一个人可能要兼几份职,怎么可能不觉得时间紧张呢?放弃这项要求,人生便显得从容不迫。难怪那些修炼极高的人面对什么都能泰然自若。
    不再后悔自己醒悟得太迟了,朱自清的《匆匆》正在耳边响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面对逝去的一切,我们没有理由再去怅惘了,怅惘本身就是不经济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安排正在流逝的时光,规划未来的岁月。
                                                                   2010.4.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太极与拳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