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上的重量
哦,天哪!
上班路上看到一位年轻的父亲送孩子上学,一个粉红色的书包搭在强壮的父亲肩上。父亲迎着寒风坚定地走着,孩子小小的身体躲在父亲的身后急急地跟着。虽然天冷得让人打颤,还是看得心里热乎乎的——这样一对父女,活得多么坦然!一个人的时候,或许父亲并不那么坚强,为了孩子他显得特别英武;父亲不在身边的时候,女儿可能也会挺直小小的身体面对寒风,可是有父亲在,她愿意撒娇地把书包挂在父亲的肩头。
不过那只书包也确实够重,即便在父亲的肩上也还是能看出些分量。我不知道那位父亲背着书包时心里的感受,但同为父亲,我可以推测出他的心情:能为女儿分担点重量,心里充满了爱怜与温柔;能给孩子做出榜样,心里充满了自豪与自励;能陪伴女儿走在上学的路上,心里充满了希望和幸福……不错,那书包是重了一点,可是父亲似乎毫无怨言,你想啊,书包没有足够的重量,怎么可能让那个小小的人将来变得有分量呢?或许也有些心疼,才多大的孩子,要背这么大的书包,不过这心疼只能藏在心底,只能在可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肩膀为孩子分担一点。
我的孩子个性有点强,他觉得自己的事如果让父亲做,在小伙伴面前有些抬不起头,连放学到校车点接一下都不高兴。每天见他背着大大的书包身体微微前倾地走在路上,也经常有接过来背在自己肩上的冲动,可是我从来不主动要求为他背书包——我想我应该尊重孩子的自尊,我想我更应该让他知道肩上的分量,因为我不可能为他背一辈子书包,未来的担子他必须自己挑起,那么,就牺牲一些自己出于父爱的需求吧,让他从小练就一副够坚强的肩膀,让他知道人任何时候都必须承受来自自身和来自外界的重量。这也是他肩膀的需要,我想。
有时看孩子写字,小手吃力地握着笔,写一阵就要停下来甩一甩,真的很心疼。身为老师,我知道多写几道题和少写几道题其实没什么差别;考试成绩出来了,孩子因为一时疏忽被扣了两分,他自己一直在惋惜,我能说什么呢?很想告诉他:九十八分和一百分其实完全可以等同。可是我能说吗?不能,他不仅需要肩上的重量,还需要心理上的重量,需要有责任心,做什么事都不能马虎。我认为,即便是在高考中,总分差个三分五分、十分八分,孩子的心智也未必有很大差别。然而,有时就是这一分,却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看到学生们累得眼皮抬不起来时,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为他们鼓劲,便逗他们说:加油啊,多考一分可能值几万块钱呢!然而,这是戏言吗?孩子高考差一分,父母要拿出一两年的汗水来弥补,为样的事例普遍得很啊。那么,孩子累就累点吧,虽然一副副稚嫩的肩膀还不该承担太多生活的重量,可是父母的汗水流得也很艰辛,需要这些小小的肩膀撑一把。
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经常也想偷偷懒,老师说:现在抓紧点,将来才可能有时间去玩,考不上大学,连星期天你都得为生活去忙碌!于是我们拼命去学,目的是为自己赢回一生的星期天。现在孩子累了,说:我能不能玩一会儿再写作业?我哑然,我不敢说现在抓紧点将来他们就一定能拥有自己的星期天。时间也有重量啊,谁能在时间的洪流里搏击得越久,就越有希望到达彼岸,没有韧性怎么能够面对将来高强度的生活?这话我对孩子说不出口,我担心这会让他们对未来失去盼头——谁愿意一生一世都在劳碌中度过?如果这样,生活便降格为生存了。难怪有人说很想像猪一样活着。
鲁迅先生曾经大声疾呼“救救孩子”,我喊不出口,因为自己就是主谋。我是懂得生活才这样,还是不懂生活才如此?我说不清。其实我也很需要孩子的肩膀,来给我分担一点矛盾重重的心理重量。
2010.3.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