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叹宝钗

(2010-03-09 17:53:00)
标签:

感悟生活

分类: 学生作文

叹宝钗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高一(2)班  陈航迪

  四月的天总是灰蒙蒙的,偶尔还会飘下几丝小雨,天空总是呈现出哀伤的灰色。这样的天气,我喜欢呆在家里,蜷在椅子上,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汲取它带给我的温暖与快乐。也许是因为潮湿的关系,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油墨书香。我仿佛脱离了一切,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了。只有我一个人盘旋,一个人徜徉……
  灰色在我眼里是一种颓废、冷寂的颜色,带给我们的总是悲伤与衰败。望着灰色的天空,想起了以贾、史、王、薛为背景的《红楼梦》。开始几章的悲悲戚戚,仿佛早已注定这是一个悲剧的开始。宝黛之间的爱情令人沉醉,但我却偏偏钟情于"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的宝钗。黛玉泪尽而逝,是凄凉的,但是宝钗却将自己的一生都葬在了这灰色的园子里,这又是何等的悲哀啊!
  她关心人,体贴人。
  袭人想央求湘云做点活,宝钗便说了湘云的不是,主动把活揽在自己的手里。她在这灰暗的园子里,帮助过别人,关心着别人。还被湘云真心称赞道:"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她的宽容大度,她的体贴入微给过每一个人,不分富贵贫贱。
  然而,她却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她出身名门,恪守封建妇道,懂得笼络人心,深受喜爱,唯独得不到宝玉的称赞。作者对她的出场描写,就表现出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她从小接受着正统的教育,从来都只是去接受那些封建的思想,根本没有自由。她是聪慧有才的,但却被灌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久而久之,真正的薛宝钗就被这封建的思想给封闭了。因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嫁到贾府,本以为可以幸福地过一辈子。只可惜到头来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她虚伪,胸有城府。
  虽然体贴别人,但却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变的虚伪,矫情。她最不堪的一件事情,也是我最讨厌的地方。她在亭子外听见小红几个丫头说贾芸等事情,便故意放重脚步,佯装去追黛玉,使他人以为是黛玉再此偷听的。好一个金蝉脱壳,嫁祸于人啊。她虽然表面上安静乖巧,但是心中颇有城府。贾母问她喜欢听什么戏,吃什么东西时,她都是按照老祖宗喜欢的东西去回答。当金钏儿自杀后,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居然说金钏儿是个糊涂人……这是怎样的冷酷无情啊。
  然而,这一切能全部归咎于她吗?从小就出生在皇商家庭,那个充满无形灰暗的地方,身边都是尔虞我诈。就像当今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勾心斗角,努力地往上爬,总要使用些小手段。社会像是一个巨大的火炉,总是不断地有柴被扫除,有新的柴加进去,永远都不会停止下来。我们需要成长,需要磨炼。可是那心里的纯真是不是早已是过往云烟了?有时会感到世态炎凉,有时又会觉得人情冷暖。有些事情不会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进行。不过我们懂得调整,生活总是充满着变数,我们要学会一一应对。
  庞朴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中说,"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宝钗是柔和的、聪明的,或许正因如此,才铸就了她两面的性格特征。《红楼梦》里有一句判熙凤的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说的又岂止是熙凤一个人!老师讲过,悲剧,根据成因可以分为三类--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宝钗的悲剧应该归因于谁呢?
  天空依然灰暗着,雨还是继续地下着。是在祭奠着谁的伤心谁的泪呢?是宝钗的悲剧,还是人们被现实的喜怒哀乐所蹂躏掉的纯真呢?
                                                               2010.4.19

 

    点评:

    初读经典的人,很容易将作品中的人物概念化,喜欢将人物定性为“好人”或者“坏人”,这样的阅读缺少个性化理解,二次创作度不深。

    这篇文章完全摆脱了浅层阅读的弊端,以宝钗为例,比较全面地表达了对小说人物的理解。作者首先落笔于人物的正面要素,然后转向她灰暗的一面目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停留在多角度分析上,而是追求这种多重性格的形成原因——因为善,所以容易受到身边文化的暗示;因为追求完美,所以做出了最丑恶的事。这里的辩证关系,没有些阅读深度是把握不好的。作者的阅读武器是庞朴的“文化观”和老师的“悲剧理论”,有理性深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肩膀上的重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