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蜜
哦,天哪!
孩子放学回来,兴冲冲地对我说:刚才我吃到花蜜了!什么是花蜜呢?原来是邻居家的小姐姐带他到花园里摘了一串红的花,把花蒂上淌出来的汁液拿来吸,想是有甜甜的味道,就以为是蜜。看到他兴奋得通红的小脸,我刚刚冒出来想批评他摘花的念头竟然一下子消失了——摘就摘几朵吧,如果鲜花有知,理解自己给孩子带来了如此激动的生活感受,让他懂得花里藏着蜜,想来也不会太责怪他们。
想想小时候我也做过不少的荒唐事儿,摘花取蜜虽然没干过,捉来蜜蜂挤肚子里的蜜吃倒是真干过,似乎为此还被哥哥追着打过一回。和孩子的行为相比,我的过去不仅更加残忍,而且层次也很低,我知道蜜是蜜蜂酿造的,还没有想到人也可以从花里找到蜜。
或许孩子的乐趣就在一些成年人看来很荒唐、很无聊的事情中吧,所以孩子的世界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又总能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找到让他们感到快乐的花蜜,而成年人总是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因此即使面对很重要的事情也不会全身心地投入。
没有批评他还有一个原因,自从上学以后,他吃饭总是不认真,一坐到餐桌前就有讲不完的话,学校里的大事小情无一不是他关注的目标,有时他还会问:爸爸你累不累?如果我说累,他就嬉皮笑脸地说那我就给你发一颗智慧星吧。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学校有一张标语上就是这么说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累加上百分之一的思考。说真的,我不知道这是哪位先哲的名言,也许是他经过消化用他的语言翻译出来的吧。不肯吃饭还不许别人大声说他,说是老师讲的,做人要文明。有时实在忍不住,难免对他发发脾气,凶得他两眼泪汪汪的,一个人躲到客厅沙发上。过一小会儿又跑过来,满脸无所谓的样子。因为还是不肯吃饭,少不得还要说他:犯了错误听不进批评,还怄气!他似乎早已忘记了刚才的事,莫名其妙地反问:谁怄气了?然后拿起勺子吃两口,以逃避批评。
看到孩子被说得眼泪叭叽的,心里就软了几分;再看到他已经把父母的批评忘掉,就更不忍心责怪他了。孩子受了责骂而顶嘴或者哭泣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可是以一种毫不介意的宽容来对待,就让人有点受不了——孩子可以宽容成年人的粗暴,成年人为什么不能容忍他们的顽皮呢!和他的无所谓比较起来,倒显得大人的小心眼儿和自以为权威。你能说这不是孩子对待强权的一种智慧?
其实孩子的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去学习,比如说在我们眼里很严重的事情,而在他们来说不过是个游戏;在我们心目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息的矛盾、情绪,到他们那里不过是几分钟的不开心和委屈;在我们看来是非改正不可的大错误,在他们眼里只是一时兴之所至……如果不是一个冥顽不化的人,必是有一颗单纯到透明的童心,除此之外,谁还能以自己的真诚来抵御外来的非难呢?孟子说“仁者无敌”,那是经过后天修炼出来的一种境界,真正无敌的恐怕要说是一颗单纯的、毫无设防的赤子之心。
孩子从花茎里找到了花蜜,我们不可能也像他们那样天真,但我们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快乐正在于对生活的好奇;孩子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我们似乎更喜欢学着别人的腔调高谈阔论人生的深奥;孩子做事大都顺应自己的天性,而我们更喜欢肚子里的气要把人撑爆,嘴巴上却不停地表示感谢,说什么“批评就是爱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时会让人感到奇怪,为什么孩子们具备的优点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丢得一干二净?是谁偷走了我们的淳朴自然?
孩子在花丛中寻找生活的甜蜜,我们在孩子的眼里采摘人性之光。也许这个道理明白得还不算太晚吧。
2009.9.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