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印象[4]

(2009-08-19 00:21:06)
标签:

感悟生活

旅游

分类: 生活絮语

北京印象[4] 自然,爽气

哦,天哪!

    说到自然风光,我首先想到的是流行色——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的流行色是什么?左看右看,愣是没找到。从建筑角度看,古代的皇家色调是砖红色的墙、金黄色的瓦,而其它建筑却异彩纷呈;从服装角度看,北京的服装可谓驳杂,什么款式和颜色都有——是不是只有较小的城市才有主色系、流行色?我说不好,但我明显能感觉到北京在色彩上的包容,她能将现代的蓝灰色和古典的皇家色系毫无缝隙地融合在一起。我喜欢这样的大度。

    记得大学毕业不久,在理发店遇到一位高中时的同学,虽然没考上大学,但看样子事业已经小有成就,他对我说:我理发,定点在这家,别的地方我不去!当时很佩服人家的个性,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家非常不怎么样的一家理发店,这才幡然醒悟,那不过是故意强调自己的特点而已,我想他现在肯定不会再去那家小理发店了。强调自我没什么不好,但狭隘的突出自我往往是一种故弄玄虚,是一种小家子气的标榜;当你觉得自己足够强大,又何必一定固守门户呢?北京就是这样一座博大的城市,所以你不必担心自己的行头落伍或者前卫,到那里可以穿什么都行,那种从容不迫的气概已经把一切纳入自己的范畴。没有点自信,谁敢这样玩?
    在南方呆了一段时间,一到北方就觉得到处灰塌塌的——不是说咱们北方就不好,而是南方的树太多,不论到哪里人都被绿色包围着;而且四季常青,绝不让人产生凋零之感。北京是很北的北方,会不会因此而忽略树的存在?值得自豪的是,北京树很多,从郊外到市区,处处都有绿树覆盖。但北京的树不同于南方,它没有南方树木的雕琢与精巧,也没有南方树种的繁复与秀丽。它的树种不多,大街两侧的行道树多是本槐,郁郁葱葱的,边开花边结果,不是很粗大,但了解这种树的人都知道,这些树很有些年头了。凡是靠近水的地方几乎都是柳树,两个人合抱那么粗,一色儿的垂柳,于苍劲之中见纤柔。往郊外走,白杨树渐渐成了主人,都是那么高大,繁茂。我想北京人一定是非常热爱绿色的,连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侧也爬满了碧绿的大叶爬山虎。这些草树环绕着、包裹着、装点着古老的北京城,让这座古老的城市不失生机;让这座文化的城市不脱离自然。

    要强调的一点是,北京的树木几乎没有修剪的痕迹,不论是大树还是小树,都让它自由地生长,皇家的颐和园如此,文化的清华园也如此。这一点很不像南方,南方喜欢在自然的基础上施以人工,让风景中透出文化的气息。我想这些草树在这座世界级都市里,生活得一定很自由、很舒展吧。我羡慕这些生长在北京城里的草树。
    北京的夏天是相当炎热的,空气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混浊,阳光透射得非常好。雨是典型的北方雨,来了就唏里哗啦下一阵,下完了该出太阳就出太阳。这很像北方人的性格,有意见就说,说完该干啥干啥,没有南方人的婉约、曲折和小心眼儿。北方人一定早已习惯了这种直爽的雨,有个穿着很高雅的女孩子,因为下雨竟然穿着人字拖,下车的时候雨还没停,于是一路小跑逃进候车亭,掏出纸巾很洒脱地将溅在腿上的雨滴擦掉,然后扬长而去,不犹豫,也不抱怨。
    在故宫后面的御花园游玩时,恰好遇到了一场雷雨,一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游人纷纷逃进亭子里躲避。不少外地游客面露焦虑,导游说:别怕别怕,北京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平静下心情,我开始打量雨中的堆秀山和那些古老得有些怪异的松柏,心想:几百年前这里的雨是不是也是这样来势凶凶?风中雨中,是不是也有皇亲贵戚仓皇躲避?或许这场雨和当年的雨并无区别,而这些古老遗迹下的人却完全不同了——谁能想到当年的禁宫竟然会拥挤着这样多平头百姓?历史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是沧桑却依然活着的老树,还是过眼的云烟?我竟然不能回答,只呆呆地盯着皇帝家屋檐流下的雨水。几个老外大概更不了解北京的雨,自顾在雨中行走,衣服早被雨水沾湿在黑的白的皮肤上了。——这才爽气坦然,只要不在乎,管你什么样的风雨呢!“也无风雨也无晴”,不知他们读没读过苏轼的那首词。
                                                                  2009.8.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印象[2]
后一篇:北京印象[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