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故乡

(2009-08-03 23:52:15)
标签:

感悟生活

文化

分类: 生活絮语

寻找故乡 寻找故乡
哦,天哪!

    在厦门的时候,曾经和我的一位同乡发生过一次非常激烈的争执,原因是他当着那么多外人的面说我们的家乡不好,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捷,文化落后,人性偏狭……还有脏和乱。是,我们的家乡和厦门比起来有太多的不好,但是在家乡你可以随便说,在异乡怎么可以批评家乡呢?家乡是用来思念的,不是拿来指责的,哪怕她再穷,再破;哪怕她曾经在你的心里留下再深重的疤痕。然而,我却拿不出很多的证据来驳斥他,那时家乡在我的心里是海雾中的一座小岛,是浅梦里的一个微笑,我知道她离我很遥远,却不敢走近她,我知道她很虚幻,却不愿让自己醒来。我气势汹汹地对他说:你有多少年没回家乡了?你快回去看看吧!算是在感情上镇住了他。
    请原谅,我用了一大串“家乡”,却没说一句“故乡”。词典上说“家乡: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也叫家乡或老家”。对于我的经历来说,这两个概念似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在我的心里它们却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尽管有人问起我老家是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现在的家庭住址,可是总忘不了加上一句:小时候是在东北长大的。说真的,我不知道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莫非东北会比我现在的家乡更发达、更能让我脸上有光?不,不是,那个森林覆盖的雪原绝不会比大海相拥的小城更繁华、更适合人生存。
    我的这种心理不仅让我自己觉得怪异,连我的孩子也受了影响,每当出现什么关于“老家”的话题,他总是要问:爸爸,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老家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就要给他讲白雪皑皑的冬天,讲百花争艳的春天,讲鸟雀满天的夏天,讲霜叶斑斓的秋天,于是他就带着十二分的神往说:你的老家真美啊!这时我就觉得十分奇怪,我可以把父母安葬在这片黄色土地里,可以把孩子生在蔚蓝的大海边,为什么不肯从心里接受这里就是我的故乡?
    在厦门的几年里,因为远离家乡,不时地追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眼前浮现的是苍茫的东北大地,是黑色的泥土,是洁白的霜雪,是我成长过程中的许多欢乐和忧伤;而秀丽的海城,似乎只是我的一个驿站,一个与我隔海相望的美丽的小岛,一个我喜爱却不那么依恋的景点。从厦门回来以后,我忽然发现我对那里的一切又生出了无限的牵挂,那红色的土壤,那浓郁的茶香,那些美丽的树木和花草,那些让人惊讶的蚊蚁和蟑螂,那些让人听了想笑的方言,那些生动亲切的面容……我该把我的灵魂交给什么样的土地?黑色?黄色?红色?我的选择不肯听从我的理智,于是我只好让它在空中飘荡。
    前几天到古城淮安,在一个叫河下的小镇上,参谒了吴承恩故居。这位让中国、让世界为之倾倒的文学大师虽然已经和我们隔着几个世纪,可是他生活过的地方却让人一下产生由衷的亲切感:青砖小瓦的房舍,曲折幽静的折廊,几丛细竹,几卷芭蕉,几茎兰菊,几副楹联,几卷古书……一座清秀的小院,就是他灵魂出入的地方,今天我们叫它“故居”。我不知道昔日这个颇为繁华的运河码头具体给了他怎样的生命体验,竟然写出了如此妙趣横生又发人深思的奇书。但我知道,他的奇书在今天成就了他的家乡淮安,也成就了一座几百里外的花果山,那是我的家乡。走在他家乡的小街上,随处可见的是各种铭牌,韩信故里、总理故居、文通塔、镇淮楼……如果说这些是前人留下的遗泽,那么街道两侧墙壁上悬挂的字画、古诗词则是今人对未来的浇灌。楚州,这座将过去和现代连接起来的文化小城,曾是很多历史名人的故乡,也必将成为未来名人的故乡。
    我似乎意识到了,人的灵魂是要附着在某种特定的文化上的,这种文化才能称得上故乡。而我的生活总是在不同的片断上展开,就像我的语言一样,可以随口说出很多地方的一些方言,自己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方言体系,当大家用浓厚的方音交谈时,我只能讲掺杂着各种方音的普通话。而我的家乡似乎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把人的灵魂牢牢地牵住,建筑是现代的,小吃是全国各地的,意识是东西南北风吹来的……我弄不清她美丽的外表究竟承载着怎样品质和底蕴,所以我只喜爱她,却不依恋她,我不能随随便便就叫她“故乡”。
                                                            2009.8.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满地槐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