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原地别动
哦,天哪!
……要教育孩子,如果和家长不慎走散,不要乱跑,站在原地别动,等待家人来寻找或者他人帮助……
第一次听到导游教给游客管理孩子的这种方法,实在是佩服,因为孩子和家长走散以后,必然惊慌失措、四处寻找,孩子找家长,家长找孩子,双方刚好碰上是运气,一旦碰不上,这里的变数将是无穷无尽的;而站在原地别动,找到的可能性差不多是百分之百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智慧啊!然而这种看似消极的智慧,却常常被我们遗忘,于是生活中我们经常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惊慌之中。
一个朋友告诉你点小秘密,并再三叮嘱不要外泄,你凭着高尚的人格,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头点得干脆利落,要实现这个承诺却并不简单,这不,刚一转身,另一个朋友便来追问:刚才他和你说什么?如实相告吧,违背了对前一位朋友的承诺;扯个谎吧,又违背了你做人原则,这两难的境地让你无法取舍。这个时候如果你知道“站在原地别动”的道理,其实并不难,只要告诉朋友我不能说,人家叮嘱不要外传,不管对方是否接受,最少可以求得自己心安,因为对谁都是真实的。所以,站在原地不动必须有一颗坦诚的心。就像孩子走散了,别人问你你得以实相告,如果来点小聪明说了假话,不是越帮越忙?
当然,很多人虽然不知道“站在原地别动”很智慧,以为这是浪费时间,但凭着做人的天性也能很好地处理这样的矛盾,周旋得两面周到。过了没几天,前面的朋友跑来质问:我跟你说的话你怎么告诉了别人?我可是只和你一个人说过啊。天知道他和几个人说过!如果急于表白自己,往往引起争执,甚至还要扯进一些人来对质,弄得不欢而散。其实这时候只需表明自己的态度,信不信由你,不必弄得过于复杂。沉着冷静是站在原地不动应有的心理素质。我们可能已经跟孩子讲过一时找不到父母不要乱跑乱窜,可是孩子往往做不到,什么原因?他站在那里时,心里并没有静下来,他急着找到家人,他担心父母不会到这里来找他,害怕被别人欺骗,缺少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心。
以前我一直很纳闷,人活在世上哪来那么多的流言蜚语呢?你过你的日子,我度我的时光,彼此各不相扰,哪里来的那些意见和不满?及至看了一些书,特别是余秋雨先生《霜冷长河》中《关于谣言》一篇,才渐渐明白了一些东西,知道造谣和传谣都是有心理动因的,而且这动因五花八门。看过这些东西以后很是惶惑了一阵子——原来我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杂乱无章的社会里啊,让我如何应对?后来渐渐平息了心境,知道天下人熙熙攘攘不过是为了三个字——名、利、情,而这三者正是一切是非的根结。当纷纷扰扰的是是非非通过各种渠道汇集到你的耳朵里,你该如何去辨别?你只有站在原地不动。这是需要点定力的。朋友向我描述身边的人如何为名利所驱使,我笑笑说: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些而已,其实人生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宁静、喜悦的心态。比如说和家人走散的孩子,经过一阵等待以后,心里一定会产生焦躁情绪,如果他把注意力分散一些给风景就会好一些。巴金老人说“人不能光靠吃米活着”,真是太有道理了。
我们常常慨叹红尘滚滚、人欲横流,似乎很迷茫,无法左右自己的方向,其实是我们的双脚渴望从物质的泥淖中拔出来,而我们的双眼却被花花绿绿的世界所吸引。多少人在这样的路口犹豫、惆怅,却不知该身往何方。怎么办?站在原地别动。世界本来就像海潮一样,一波是战争,一波是政治,一波是经济,一波是文化,谁都想追波逐流,谁都追赶不上。站下来,看清流向,然后找一条自己可以走下去的路去走就行了,其它的东西大可抛弃。而原地这一站,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我时常站在原地问自己:在这股潮流中,你到底想要什么?游人散尽春空,你要找的人才会在某个角落显出背影或者笑容。
2009.7.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