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温度
哦,天哪!
在众多的饮品中,酒是最不能拿来解渴的,因为从本质上讲,酒不是液体,而是火。酒的温度不是用肌肤来感受,它要用情绪。如果用座标来表示酒的温度和情绪的关系,那是一条标准的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不论情绪的性质好还是不好,只要情绪强烈,酒的温度就高,而没情没绪的酒喝起来最没味儿。反推回去,凡是酒喝得有温度,也就标志着有情绪。所以酒鬼们总是以喝酒的状态来判断彼此的感情,所谓“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
这说的是常态。所谓常态,就是说喝酒的人之间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只是为喝酒而喝酒;如果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求,那喝出来的是不是温度就不好说了。所以酒在生活中绝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承载的东西就和它的味道一样复杂,古人说“酒是色媒人,酒是钓诗钩”,可见一斑。据说俺们中国每年要喝掉五个西湖水那么多的酒,其中的温度和滋味,怕是任谁也无法描述吧。
在官言官,在商言商,党风廉政不是俺们小老百姓谈得来的话题,暂且丢过,只说咱们老百姓的事儿。
前几天,亲戚家里垒房基,请了几个邻居帮忙,快到中午时打电话来,非让我过去。我知道亲戚不善酒,肯定是让我去陪酒。这不是什么难事,无非是说一些感谢的话,渲染一点亦真亦假的气氛,让客人喝好。到那里一看,请的人倒也都认识,只是没有过什么交往。一边抽烟闲聊,一边捕捉客人话里话外的信息,想寻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酒桌上渲染的素材——毕竟也在酒场上混过几次,这点水平还有。
坐到桌前,感觉气氛和我事先想象的大不一样——客人不待我拿话题来推出他们必喝的理由,竟主动频频举杯。我暗笑了一回自己,真是读了几本破书做什么都复杂化,哪如人家农人这般朴实真挚!随着酒温上升,许多话题便渐次展开,谈得最多的,还是现在建房有多困难:手续不知从哪里办起,一个正常建房手续费用是没有底的;大多数人不办手续就盖房,其间有被推倒的,有被请到乡镇政府的,一般交点钱就没事了;交钱不能听管事的,他开价一万,你给两千也能行,如果上面有人,不给也成……听得我一愣一愣的,莫非老百姓的事儿都是这样办下来的?难怪乡村的亲戚朋友遇到一点事都要进城去求人,原先我还以为他们太看重官儿,小题大作,原来竟是这样!如果没有关系好找怎么办呢?请管事儿的喝喝酒能不能解决?我问。他们互相看看,笑了,说我们请客人家肯来吗?你以为是酒就有人喝啊?没有关系,有酒也没人喝的!原来如此,这样的酒怕是温度最低的了,人家连看都不看呢。
那天喝到后来话题竟转向了。其中一位客人谈起孩子念书的事,脸上显出央求的神色:我的孩子在你们学校,成绩不好,能不能关心关心?我的心里一阵难受,他们在帮我的亲戚出体力,就算交换,也用不着拿这样的神情来求我——这些普普通通的乡村百姓,除了出力气不用求人,其它的事儿哪样不要看人家的脸色?他们认为出把死力是轻而易举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不用出力气的事情总让他们觉得低人一头,所以他们不敢和不出体力的人谈感情,大概觉得现在这样的社会那东西一点也靠不住,他们喜欢谈血缘,谈和某某人从小一起长大,谈家里某个亲戚在一个我和他都不知道的某个部门当官儿,以此来增加自己的份量。从闲谈中,我也感到了他们朴实的狡猾,他们竟然能够借助这样的酒提升我和他们之间的温度!我还感觉到了亲戚的良苦用心,不光让我来点燃他和邻里的温度,还利用这样的场合帮助求助无门的邻居。老实说,我被这样淳朴的算计感动了,那天我喝了很多酒。
人生在世少不得要麻烦别人,请客喝酒是常有的事,可是我喜欢喝事后感谢人家的酒,而不喜欢喝求人的酒,尽管同样是酒,是为同一件事情而喝,可是心情不一样,感谢酒越喝越热,求人酒越喝越冷。我的朋友知道我这脾气,有事只要说一声,无不尽心尽力帮忙的,办好以后才开始闹酒喝,这时我一定喝得额头晶亮,身体与情绪一起飘起来。也有人笑我:哪有你这样办事的,好像不见鬼子不挂弦儿!我也笑,说:我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你以为老百姓挣这两毛大钱容易啊,酒喝了不办事儿咋成!
既然自己有这样的脾气,也就能够理解这些人被风雨吹打得粗糙厚实的脸皮下面奔涌的热血,很爽快地答应了帮他的忙。我手里连一寸权柄也没有,和他们一样,有的是不要本钱的力气,做几次辅导并不比修理一天石头更费劲。他们很高兴,反过来敬了我半天酒,说补课费一定照付。我顿了一下酒杯说:这样说就没有感情了,你找别人辅导好了。我了解他们的性格,他们喜欢这种看似生硬的亲昵。果然,酒杯刚放下,茶也没有喝一口,他们就又到工地上去卖他们以为并不值钱的力气了。
我走的时候,他们都直起腰来目送,用孩子对我的称呼邀请我常来。我看见他们的脸都红红的,看来那活儿真的不轻,也许是酒的作用,让我感到自己身上也热烘烘的。
2009.4.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