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芦苇的歌声

(2009-02-10 23:50:34)
标签:

心情物语

情感

分类: 生活絮语

芦苇的歌声 芦苇的歌声
哦,天哪!

    记忆中,最爱唱歌的植物,莫过于芦苇。
    小的时候是不知道的,单知道这东西可以用来吹响。每到农历四月底五月初,家家户户都要去打粽叶预备包粽子,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要落在孩子们身上,大人们则已在磨刀嚯嚯,只等几天南风吹来,开镰割麦子了。我们挽着篮子相约了到西大滩那片苇塘里去打苇叶——必须相约了一起去,那里平时少人走,附近还有一片坟地,一个人是绝对不敢去的;就是几个人同往,进入苇塘也难免心惊肉跳,高高的苇子一下就把我们淹没了,谁也看不见谁。微风吹拂,苇叶一片沙沙声,青蛙咚地跳入水中,水鸟惊起发出嘎嘎的鸣叫,时常吓得我们头皮发麻,于是大声吆喝,彼此呼应着壮胆。大约个把小时,各自便都有了不小的收获,再一起吆喝着走出来,剩下的时间就是我们尽情玩耍的时光了——我们之所以从不拒绝大人给的这份差事,除了将要有清香的粽子一饱口福,大概就是这片刻的欢愉。我们挑一些采摘得完整的苇叶,一张一张地续起来,卷成一个喇叭筒,随手用刺槐的针扎住,把细的那头捏扁,一个小喇叭就做好了,放到嘴边嘟嘟嘟地比赛着吹。现在想来,那时的天是那样蓝,风是那样柔和,田里的麦子一片金黄,加上那质野的苇号声,真是再淳朴不过的田园风情了。
    受了惊吓的“嘎嘎叽”,大约听到这号声也知道危险过去了,在苇塘的深处发出欢快的鸣叫:嘎嘎叽——叽叽嘎,嘎嘎叽——叽叽嘎……不知道它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肺活量,竟能不停气地叫那么久。一阵风吹来,沙沙沙,苇子也发出一阵欢笑,而小鸟的叫声却停了,大概以为又有人入侵;而风停声消,那清脆的鸣叫又响起来。这交替的天音,时常让我们忘了比赛,愣愣地站在那里好长时间。
    年龄大一些的,手比较灵巧。挑一根粗大的苇子,用镰刀削出一节,挖几个小孔,一支苇笛就做好了,放在唇边轻轻吹着,一种半透明的声音就飘出来,成不了什么调儿,大致有点歌儿的意思。初夏的风把这带着泥土气息的乐曲洒到望不到边的苇塘上,缭绕一番,传出很远;大概是受了这芦笛声的感染吧,接着就听到苇塘另一边使牛的汉子唱起歌来:啊嘞嘞,啊哈嘞,嘞嘞啊嘞嘞……啊!这嘞嘞声要在苇塘上空回荡很久,不独没有歌词,调子也是随心所欲的,让人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舒畅。这边的苇号也不吹了,苇塘里的小鸟也不叫了,只有那单调的调子在田野上自由自在地飘着,带来百花的芬芳。你爹爹在唱牛歌呢。嗯!会唱牛歌是最了不起的牛把式!嗯!
    过了端午,天一下子就热了。人们忙过夏收夏种,就要有一段清闲的时光。晚饭过后,父兄们都喜欢在胳膊上搭一件小褂子,到河里去冲个凉,然后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抽烟,乘凉。一年中最有趣的乡村“文化节”就在点点繁星下开始了。有人喜欢讲古,有人喜欢猜谜,有人喜欢拉二胡,各显所长。嗨,大浦,你把你那笛子拿来吹吹吧?不能吹了,没有笛媒子了。笛媒子就是贴在笛孔上用来发音的笛膜。那还不容易!小立,去你家苇垛上抽根苇子来!苇子拿来了,那个叫大浦的接过来,放到脚下轻轻一踩,然后小心地把踩裂的苇子用手剥开,从内壁上刮下一小片半透明的薄膜,用舌头舔湿,贴到笛孔上,再用两根拇指轻轻抹平,不一会儿,那清脆的笛声就在村庄的夜晚走街串巷地飘荡了。
    吱扭一声,又吱扭一声,一扇扇木头大门打开了,女人们远远地站在自家的门洞里来听这悠扬的笛声。乡村里不乏音乐,芦笛柳笛,树叶做的哨子,牛歌野歌,讨饭的小曲儿,过年时的锣鼓,一年四季都有,或许都太粗糙了,女人们不爱听,唯有这如水的笛声难得一听,况且是在这样悠闲的季节,在这流淌着庄稼气息的夜晚,在这闪闪的星空下,谁能不醉呢!吹开了头,不用人叫,凡是会一两首曲子的,都要拿过笛子一试身手,那竹笛就成了音乐的接力棒,一直传到下半夜。踢踢踏踏的脚步声传向每一条小巷,还有低沉的声音说:明晚再来吧,比睡一觉还让人轻快呢。
    秋天,芦花像柳絮或者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处飘飞,枯黄的苇子仿佛累瘦的农人完成了一年的劳作,显得特别轻松逍遥,在朝霞里、夕阳下闪着优雅淡定的光泽。秋风吹拂,浅黄的叶子发出沙沙的低吟,不用说什么,一份天然的沧桑就铺天盖地了。农家人不管这些诗情画意,该割的割了,该垛的垛了,收拾一年的忙碌,单等初冬时节嫁女娶亲。
    我不知道乡村里的爱情是在什么季节长大的,一到年底,总是到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多少年以后,琼瑶的小说变成了电视剧,于是从城里到乡村,到处都唱起了一首歌: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现在我知道,这首歌脱胎于《诗经》里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是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也是一首缠绵的爱情之歌。
                                                         2009.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硬币
后一篇:从豁碗到缺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