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樟树

(2008-12-30 23:52:03)
标签:

心情物语

情感

分类: 生活絮语

香樟树 香樟树
哦,天哪!

    寒流又一次光临了,虽然冷得浑身发紧,但是有了上次降温作为心理基础,也并不觉得可怕——怎么说呢,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适应了”吧。我是很怕染上适应的,因为适应就意味着接受或者麻木,对什么都没有感觉的生活和捱日子可以划等号。
    记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过这样几句话:“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阱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每读至此,都忍不住为之心酸含泪。想那百兽之王,在山林之中何等威风,等到身陷人手,又和猫狗何异!在这个过程中,它要忍受多少磨难与屈辱不必去想,应该去想的是,假若有一天它再回到山林,是不是还能找回当年的雄风?甚至要想假如它有回归山林的机会,它是否还愿意离开那可以摇尾而求食的阱槛?
    还是说寒流吧。上一次寒流过后,山上、街上、花园里的树木基本已经光秃了,唯有花园一角的十几株香樟树还艰难地为这萧瑟的北方保留一片绿色,虽然那绿色显得很沉重,但让人相信冬天并没有完全战胜希望。
    曾经和一位老兄站在办公楼的走廊上讨论过它们,那时还是夏末秋初,到处还生机勃勃的,所以讨论的话题主要不是这些树如何过冬。南方这种树很多吧?老兄问。是,这是很名贵的树。我说,其实我在南方时并没有认真去了解过这种树,只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古代那些富贵人家都用这种树做箱笼或棺木,怎么可能不名贵呢!这怪不得我疏懒,在南方,花草树木品种繁多,而且极易成活,见惯不惊,平时很少有人在意它们,就算我想了解,谁又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呢?你猜,这些树多少钱一棵买来的?他又问。我大着胆子说:怕要一两千吧?他笑了:你以为这是在南方?碗口粗的树移植到这里,光是把它们养活就要一千块一棵呢——跟你说,少说一棵也要三五千!这是我没想到的,我从未想过为什么要花这么大代价把一棵本属于南方的树移植到北方来。冬天它们不会冻死吗?我问。应该不会,它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两年了,适应了。
    “适应”,他用了一个我最不喜欢的词语。当时我正不适应这里几十年不变的生活方式和蜗牛一般的工作节奏,很多人就是这样劝慰我的,“别着急,适应了就好了”。这些香樟真的适应这里的气候和土壤了吗?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它们的家乡四季都是那样温暖而湿润,怎么毫无过渡就能适应这里的寒冷和干燥呢?树是无奈的,它们无力改变人类对它们的安排,所以只有适应。人其实也一样。
    当时天气还温暖,樟树可能还在做着家乡的梦呢,我倒要看看它们如何适应这里的秋冬。
    转眼到了秋天,本地的花草树木很自然地脱尽了叶子,把生命收缩到根和干里,准备对抗即将到来的寒冷。香樟依然苍翠茂盛,像个懵懂的汉子,城管人员到来时,当地的小贩们已经逃之夭夭了,他依然站在街头大声叫卖。我不由发出一声冷笑,心里却满是担忧。白露为霜的时刻也来了,连人都缩了手脚,躲避尖利的风雨,香樟依然不减绿色,顽强地昭示着生命依旧。这些家伙还真的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居然没有枯黄的迹象。我在心里悄悄地发着感慨,难怪人们常说“人非草木”呢,果然木讷。
    第一场寒流横扫过来,撞碎了很多玻璃,也撞碎了很多人的色彩缤纷而温馨柔软的梦,人们显得异常慌乱。再看那些香樟,依然枝繁叶茂。我忽然不相信那位老兄的话和自己的理解了。——这香樟哪里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它们分明在坚持着自己原本的生存状态,即便严寒相逼,也不改四季常青的本色。这是适应吗?这是坚持!如果有一天它们也在秋天落叶,春天发芽,那就真的适应了。我被香樟所震撼,也被自己的发现所激动,直起身子从一株株香樟身边走过,仿佛冬天离我也很遥远。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就在那短短的几步路上,我和张九龄的《感遇》撞了个满怀。适应,离这些香樟远着哪,离我也远着哪!不过我也清醒地意识到,有一天最先适应寒流的肯定是我,而不是这些香樟——你看,我不是已经渐渐地穿上了多年不穿的冬装?
                                                             2008.12.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君家何处住?
后一篇:胖姑[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