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
哦,天哪!
二
李来家来亲戚啦!李来家来亲戚啦!来亲戚,在这个不算太封闭的小村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对李美家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事,因为他们家从来没来过亲戚。
正因如此,每当有人家来亲戚,李美都要带着靸着鞋、拖着鼻涕的弟弟李来到人家去。平时一起玩得不错的小伙伴,一旦家里来了亲戚,仿佛一下子高人一等了,对谁都趾高气扬的,而对家里从来不来亲戚的李美姐弟俩更是瞧不上眼。去去去,有什么好看的!是啊,别人家的亲戚有什么好看的?可是在孩子的眼里,亲戚不光是很少一见、衣着光鲜的陌生人,更重要的是来的亲戚多少都会带些好吃的,糖果啦,饼干啦,在那艰苦的年月里,这是孩子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东西。可是李美家从来不来亲戚,就失去了和小伙伴平起平坐的资本。
拿去吧,馋鬼!小伙伴递过来一点什么吃的,忘不了挖苦一下这对从来没给别人带来好处的姐弟。李美牵着弟弟靸着鞋回家了,不一会,她的母亲二大娘就会圈着一双罗圈腿,沿着门前的一排毛桃树走出来,远远地就用沙哑的嗓子嚷嚷:你家又来亲戚啦?真好!俺家小孩子都给亲戚馋死了,没有人来啊!来到人家,蹭着板门站一会,用别人听不大懂的外乡话和来的客人拉几句家常,如果主人拿了板凳来让座,二大娘就会从袖笼里掏出一个小手帕做的小包,里面是三个或四个鸡蛋,满脸感激地说:你看你家一来亲戚,小孩子就来蹭嘴。这两个鸡蛋给你炒碟菜,不要嫌少哦。主人家肯定不收的,二大娘就有些生气了:是不是俺家没有亲戚来,你们都瞧不起俺们啊?俺家也有亲戚,太远了,来不了,你家亲戚就算是俺家亲戚吧。再客气就不好了,主人一般都会收下,然后留二大娘一起吃饭。这时,二大娘就会欢天喜地地拍拍新换的海蓝色大襟的上衣,说:不了,我得回家了,老头子还要吃饭呢。年龄大些的主人是一定要把二大娘送到大门外的,然后看着她矮小的身影消失在那一片唱着知了的桃树丛里。
有的人家比较格色,说什么也不肯要二大娘的鸡蛋,一番推让之后,二大娘声音就带了水分:你们看不起俺,那俺就走了。二大娘出了大门,没往那丛桃树里走,踉踉跄跄地沿着一条长满荒草的小路往西去了,绕过几棵高大的椿树,消失在一片芦苇荡里。后来有人看到,二大娘出了村子,扶着一棵远离村庄的老柳树,脸向西方嚎啕大哭。说的人和听的人就都红了眼圈说:这家人真是格色,你就收下来呗,又惹她伤心……
别怪二大娘伤心。据说二大娘的娘家是在西面,很小跟父亲出来要饭,父亲死了,她就被一户稍微有点钱的许家收留下来,十几岁上给这家二儿子做了小老婆。这家的大老婆不能生孩子,脾气非常怪异,二大娘不知受了多少罪。所幸她还没来得及给这家留下一男半女就解放了,政府不允许一夫多妻,就强迫二大娘和丈夫离了婚。据二大娘自己讲,她的娘家是在开封或者洛阳,但具体是什么地方她也记不清了,没办法把她送回去,于是又嫁给隔街的老光棍李二伯,不几年就生下李美姐弟俩。二大娘的爹当年就是在这棵老柳树下咽气的,她也是在这棵老柳树下被许家带走的,所以她每有什么伤心事就到这棵老柳树下来,那里或许就是她心中的娘家了。
凡是不收二大娘鸡蛋的人家,下次再来亲戚,二大娘就要大声地教训李美姐弟:不要去丢人现眼了,人家有正眼瞧你吗?你妈是要饭的,你们也想要饭吗?……这样的话一旦开了头,就会颠颠倒倒说个没完,直到她两个嘴角泛起两团白沫还停不下来。孩子终归是孩子,二大娘一不留神,他们还是要往来亲戚的人家跑,于是二大娘又在袖笼里掖几个鸡蛋去向人家道谢。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李美已经出嫁了,李来也都成了家。没有人知道二大娘的娘家人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来的亲戚是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进门就哭了:俺妹啊,俺妹啊,俺可找到你了啊,俺以为这辈子再看不到俺妹哩……二大娘颤巍巍地跑出来,可是只有上身摇晃,腿却难得挪动。两个老人抱头哭到没有了泪水也没有了声音,门里门外的邻里也都跟着抹泪。二大娘抬起头,一张干橘子皮样的老脸上一片茫然的神情,仿佛是一场梦,或者是自己多少年来不断在心里盘桓的幻觉。她终于开口了:你们还找俺干什么啊,就当俺死了不就算了嘛!过了一会儿,二大娘回过神来,转头用更加沙哑的声音说:小来,去叫你姐家来,俺家来亲戚了!说完又拄着根棍子挪到门外,对满院子人说:你们今天都别走,在俺家吃——俺家来亲戚咧!
2008.10.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