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
哦,天哪!
今天又来到海边,大海正在涨潮。微微的海风吹拂,把夏季的炎热也给融化了。有人说海上无风三尺浪,也有人说无风不起浪,看来这两句话都对,今天没有汹涌的波涛,海水也并不十分混浊。整齐有序的细浪排着队向沙滩滑动着,轻轻地把游人的足迹抚平,让后面的波浪走得更远一些。
很久以来,只是在海边眺望大海,听它的叹息或者怒吼。今天特别想走进大海的怀抱,想让温和的大海也听听我的心跳。租了脚踏船,一点一点地向纵深漫行,跳跃的浪花时而溜过脚底,时而跃过脚面,微微晃动的海面让人感到轻微的眩晕,这才觉得大海有时也是蛮顽皮的。有人说真正博大的人从来不是永远暴怒或狂笑的,即便很严肃的人也会不时地制造点小情调或者小插曲。我想这是对的,因为大海就是这样。停下脚踏,贴着海面向远处望去,心里不由产生几分惊悸:一直说大海宽广大海宽广,那是站在岸上的慨叹,站在海面上,即使如此温和的波浪也让人有些慌乱呢,而绵延不尽的海浪变幻莫测,让人顿时失去了方向,仿佛是远处的海岸在起伏。
不远处,一只冲锋舟翩然划过,抛下一路洁白的浪花,像一条曲折的小径,一直通向大海的深处。原本温和的海面一下动荡起来,巨大的波峰和波谷从我的脚下滚过,如果在远处的岸边看过来,我一定像一片小小的草叶在无边的水中起伏不定吧。我觉得大海越来越像一个感情脆弱的人了,哪怕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在心里掀起一阵波澜,而且必定抓到岸边才能平静。
驶回沙滩附近,租船的小伙子喊说:不玩啦?那就下来吧!可我不敢下去,因为我不知道脚下的海水有多深,等到站到水里才知道水还不到膝盖。于是想起鲁迅先生关于人清澈、混浊的那个比喻,他说一条小溪即使浅吧,也还是清澈见底;倘是烂泥塘,就很难说清它是深是浅,也许还是浅一些好。摇头笑了笑,嘲笑自己竟是被混浊吓住了,而不是深度。
岸边已经滚上了泡沫的镶边,一波一波的潮水把它推向高处,它便成了潮水和海岸的界线。一些游人告诫在浅水里嬉戏的孩子:往岸边来,涨潮了!可是浪花并没有冲到上一次的高度,又开始一波一波地往回撤了。今天不是满潮,这我知道,今天还不到农历的七月十五,月圆才会有满潮。但是一步步后退的海水依然在我的脚边撞起朵朵浪花——这就是大海,也许涨涨落落见得多了,涨潮从不盛气凌人,落潮也不会偃旗息鼓,一切只按照自己的节奏,从容淡定。
浅水里有很多孩子在抓小鱼,不一会儿许多大人也加入进来。这些小手指大小的家伙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它们一群一群地跟着海浪冲到岸边来抢一点漂浮下来的食物,可是并不恋战,任你手抓脚踩,它们从不往岸上撞,而是顺着退下的潮水迅速溜回大海——小是小,可是大海是它们的家园,所以它们深知如何尊重潮水的规律,因而也就尊重了自己的生命。倒是我们这些不知深浅的家伙,被它们逗得大呼小叫,奔跑跳跃之中,在大海的边缘踏起一片浪花——送给小鱼,也送给自己。
2008.8.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