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生写作指导纲要[2]

(2008-08-01 22:03:40)
标签:

写作教学

教育

分类: 写作探路

中学生写作指导纲要[2] 第二讲  作文的立意

  哦,天哪!

    一、作文讲评

1、虚和实的关系

   现实的路口——太强,失于繁琐,不能突出关键;太弱,只有观点,没有展开过程。

   人生的路口——太强,缺少生活依据,流于空谈;太弱,缺少思想高度,虎头蛇尾。

2、主题的明确性和高度

请针对自己的作文回答两个问题:(1)你是用什么来统领文中的材料的?(2)文中除了涉及自己,还有哪些人?彼此的关系是什么?

比较张打油和柳宗元的《江雪》,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古代有个叫张打油的写过一首写雪的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在描绘雪景上,不可谓不细腻生动,但是它落笔于雪、指向于雪,不能给我们带来对人生的思考,如果把它平移到写人,就是指向“人行”,属于较浅层次的立意,人们将其称为“打油诗”大概就是这个原因。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不仅雪景写得生动形象,还表达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和孤立独行的品格,其立意就比打油诗要深刻,内涵要丰富。

二、作文立意“三人说”

如何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有一定的深度?讨论立意的深度或者叫高度,看似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要想作出一个确切的回答并不容易,因为文章立意的深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何为深、何谓浅,必须在比较中才能看得出来。这个可供比较的参照标准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说法。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绝对的尺度,类似于地理学中的“海拔”,这就涉及到文章写作的目的问题了。

  抛开许多繁杂的论述,我觉得“为人生”当是一切文章追求的根本目的,不论是表达人间的情感,还是阐述人生的道理,都是在为读者提供一种感情体验或者事理思考。有了“为人生”这把尺子,我们就基本可以来衡量文章立意的深浅了。当然,我还要在这把尺子上刻上三个刻度:人行、人心、人性。

所谓“人行”是指人的行为,包括行动、语言等表现出来的具体内容,这是对人生较浅层次的观照;对应的评价指标是“是”与“非”,通俗地说就是某人的言行对还是不对。小学生的作文大多建立在这个层面,诸如描写具体、形象、生动,叙事清晰、曲折,都是对这一层面的评价。

口头作文:以“颗粒归仓与留点鸟粮”为话题,说说你想到的生活事例。

所谓“人心”是指人的思想和感情,当然也包括心理活动,这是指向人生的精神层面的;对应的评价指标是“美”与“丑”,也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社会的公共道德标准,符合的程度如何。中学生的作文大多会建立在这一层面,像感情细腻、思想深刻等,都是对这一层面的评价。因为人的言行是受思想和感情支配的,所以这个层面的文章表现的人生问题就要比单写“人行”的文章深刻许多。

口头作文:请以《汶川:你给了我什么?》为题,说说你的写作思路。

所谓“人性”就是人的本质,它是人的思想感情形成的基础,是人的言行产生的动因;对应的评价指标是“善”与“恶”。这样的文章反映的问题指向的是人对社会和自身的看法,揭示的是人的道德观念、是非观念,因而它属于更深层次的道德品质层面的问题。因为它的层次更深,因而也更能解释许多文学现象,例如为什么这个人物一定是这样的命运?为什么他的思想感情要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为什么坏人也会有一些善念、也能做一些对他人有益的事情?

口头作文:请以“种子和果实”为话题,说说你准备表达的主题。

  当然,我们这里所进行的分解,并不是说写“人行”、“人心”就是文章立意不高,换言之,不是立意深的文章就不写“人心”和“人行”。恰恰相反,真正好的文学作品,不是告诉读者这是什么,而是让读者通过你的叙述和描写去体会这是什么,也就是说,作品是通过对“人行”的具体描述来表现“人心”,通过对“人心”的展示来揭示“人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立意、构思正好是写作和欣赏的逆过程。判断文章立意的高低深浅,不能看它写的是什么,而是要看文章的指向是什么,古人所说的“法乎上,取乎中,得乎下”可以作为这一说法的注解。

  相对应的手法也大致可以归纳出一些规律,即写“人行”时多用记叙和描写,写“人心”时多用议论和抒情,点明“人性”时多用议论和说明。这只是个粗略的说法,不一定准确和科学。

  还要说明一点,立意深刻未必就是好作品,还有一些其它的评价指标,这里不再展开讨论;但立意不深刻一定不是好作品。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写出一篇立意深刻的文章,我们必须从揭示“人性”这个高度着眼,从展现“人心”这个高度谋篇,从描述“人行”这个高度落笔。这大致是不会错的。

三、文章的“意”和“境”

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分开来讲,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指具体的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1、  比较张打油和柳宗元的《江雪》:“境”近“意”异

2、  比较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和冰心的“墙角的花”:“境”异“意”近

从意境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篇文章的优劣高低,关键在于文章的立意以及“境”与“意”之间的搭配关系是否相称。

四、写作训练

请根据意大利朗根尼西的名言“不要给我忠告,让我去犯错误”,自拟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层次清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