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谐的语言

(2008-07-24 22:42:13)
标签:

生活杂谈

文化

分类: 生活絮语

和谐的语言 和谐的语言
哦,天哪!

    还在读初中时,我就对语言非常感兴趣,大学读了“语言学”课程,更对语言有了特殊的偏好,关注过模糊语言,探讨过体态语言;收获最大的是对“语言场”有了较深的理解,因而在后来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很多。“语言场”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比较复杂,通俗地说,就是当对方用什么语言形式(如儿童语言、玩笑语言、学术语言、外交语言等等)与你交流时,也期待你以同样的语言方式回应,如果你用错了语言方式,往往会使对方失去兴趣、感到尴尬,甚至产生厌恶。比如说,幼小的孩子与你交流时多数用的是儿童语言,如果你以学术语言与之交流,便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同事突然童心发作,用儿童语言与你交流,如果你依然一本正经地用工作语言交流,就会让对方感到难堪;特别是对方以玩笑的方式与你交流时,如果你用严肃地外交语言与之呼应,可能还会产生诸多不快。相反的,如果大的语言环境是严肃的、正规的,而你的语言总是插科打诨,也会让人对你产生抵触甚至反感。
    爱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与社会和谐的关键要素,事实上,只要我们每天付出一点点的关爱给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也将收获更多的关爱。但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关爱却不能让对方准确接受呢?这是因为我们表达爱的方式错了,语言不和谐导致人的情感不能很好地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种遗憾。对此,婚姻家庭专家盖瑞·查普曼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讨论,写下了《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这里,我想将书中的主要观点作一个概括性介绍,以佐证“语言场”在选用和谐语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爱语1:肯定的言词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过,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感觉被人欣赏。对那些安全感低、有自卑情绪模式的人,缺少安全感时,就会缺少勇气。而这时,如果配偶能给一些鼓励的话语,往往会激发出对方极大的潜力。
    关键词:鼓励、肯定、仁慈、谦和
    很多人成长的家庭管教严厉,无论多么努力,父母的夸奖都很吝啬。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会有比较严重的自信危机,这也发展出他/她的主要爱语——肯定的言辞。对他们而言,被欣赏与赞美,胜过其他。另外,鼓励不是施加压力。如果妻子并不希望减肥,而丈夫却说“你一定能变得更瘦”就不能算一种鼓励的爱语。要在对方心甘情愿去做一件事时,再送上他(她)需要的肯定的言词。
    爱语2:精心的时刻 
  什么是精心的时刻?答案是:给予对方全部的注意力。你是否留意过,一起用餐的男女,婚前约会和已婚夫妇,非常不同:前者彼此注目,后者则东张西望。所以,称得上精心的时刻必须是全神贯注的交谈,或是一顿只有你们两人的烛光晚餐,也可以是手拉手的散步。活动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花时间“锁住”对方的情感。即便你笨嘴拙舌,也不要担心不能送出精心的时刻。你只需点头说,喔,是这样,好吧……相信也一定能收到效果。你的配偶并非让你拿什么主意,他(她)在意的就是你能全身心地陪伴他(她)。
  关键词:同在一起、精心会话、学习交谈
    爱语3:接受礼物 
  礼物是爱的视觉象征。它可以是买来的白做的或是找到的。礼物是一件提醒对方“我还爱着你”的东西,事实上,这是最容易学习的爱的语言之一。 
  关键词:礼物和金钱,把自己当成礼物
    爱语4:服务的行动 
  这是指做配偶想要你做的事,你替他(她)服务因而使他(她)高兴,表示对他(她)的爱。当男女热恋时,为对方服务是自愿的,甚至费尽心机。但婚后,很多人变得完全不同了。如果配偶的爱语是服务的行动,你可以在单子上列得更多,比如10个,并请对方按重要性排序。如果经济允许,可以雇人完成你的“服务的行动”。另外,还可以问对方:“如果这个星期我可以做一次特别服务,你想要什么?”相信不久之后,你的配偶的爱箱就会满起来。
    爱语5:身体的接触 
  肢体接触是人类感情沟通的一种微妙方式,也是爱的表达的有力工具。性生活只是这种爱语的方式之一,牵手、亲吻、拥抱、抚摸都是身体的接触。对有些人来说,身体的接触是他们最主要的爱的语言。缺少了它,他们就感觉不到爱。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伤害过你的配偶,比如轻微的暴力,一定要请求对方的宽恕。另外,要和配偶讨论,喜欢的身体接触是哪一种。
    书里讲的大多是恋人和夫妻之间表达情感的方式,实际上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何尝不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准确地把握“语言场”,恰当地选择表达关爱的语言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因此我们把这种语言称这“和谐的语言”。
                                                           2008.7.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养壶
后一篇:木质佛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