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吃的和娘

(2008-07-18 23:07:10)
标签:

心情物语

情感

分类: 生活絮语

好吃的和娘 好吃的和娘
哦,天哪!

    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在外地打工的汶川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这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但有一个人是这样说的:我不能回家。我不回家,娘每天能吃上政府提供的快速面,我回去娘连快速面都吃不上……听了这番话,我们会指责这个儿子吗?也许我们会对他说:回去吧,让娘在危难时刻得到亲情,比什么面都重要。道理的确如此,而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往往与道理并不一致。也许这个从深山里走出来的儿子第一次吃到快速面的时候,心里就有一个结了:好好打工,挣到钱回家一定给娘买几包快速面。
    这不是一个推理,哪个人在心里对最亲的人没有过一个这样的承诺?母亲在世的时候,哥哥们家的孩子总是喜欢围在她身边,奶声稚气地和祖母聊着悄悄话:奶奶,我最喜欢你。奶奶问:喜欢奶奶,长大买什么给奶奶呢?买好吃的,好多好多;你要是不在家,我就放在你床上,一摊一摊的。那不是小狗屎嘛!祖孙们就笑得滚在一起。虽然这只是孩子们的甜言蜜语,但是奶奶还是高兴得要命,把孙子孙女亲了又亲。
    当年物资流通很不发达,到外地读书第一次吃到香蕉,心里便暗暗地说:什么时候一定要让妈妈吃一次香蕉。回家的时候,用省吃俭用的生活费给妈妈买了几个香蕉;剥好后递给妈妈,妈妈接过来,满脸欣喜,咬了一口说:这有什么好吃的,和地瓜差不多嘛!然后就塞到我的嘴里。后来听姨说:你妈吃了你带来的香蕉,到处说香蕉怎么怎么好吃呢。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吃的国度,人与人之间交往,礼物大多与口腔有关。我想这是真的,因为我已经工作了,每次回到母亲身边,她总是先去张罗吃的,看着我吃很多很多,然后才满意地坐下来和我聊天。有了孩子以后,外出总要带些礼物,如果只是买些玩具、图书,心里便觉得缺点什么,一定要买点吃的才能心安。
    也有人说这是因为过去食物缺乏导致的民族心理,或许有道理,但我认为不尽如此。古书记载,战国时期有个颍考叔,“一日来见庄公,庄公赐考叔食,考叔再拜食之,乃遗肉而不食。公曰:‘长者之赐,何故食羹遗肉,莫非轻吾赐乎?’考叔拜曰:‘小人有母,未尝君之赐,请命以遗之,荣幸大矣!’”三国时有个陆绩,长大后成了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能得君主召见的人,家里一定不会少那一口肉、几个橘子,可是想到母亲没吃,再美味的食物也食之不安,这和家境是没有关系的。
    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母亲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可是有了孩子以后就能理解了。没有食物的年代,母亲饿得腹中绞痛,嚼碎的食物是如何在口中留住、如何吐出来塞进孩子的嘴巴里的啊!自己挣到的第一口食物怎么能不留给娘!现在有了吃不完的食物,可是孩子却什么都不爱吃了,父母最开心的事就是孩子欢快地把一份份营养吞进去。谁能不想起当年父母看着我们一口一口吃饭的情景呢?随着年龄增高,老人的需要越来越少了,我想给他们送点好吃的,他们总会高兴的,因为食物是生命的关照,是能激活人最原始情感的东西。那么,有了好吃的,就留些给娘吧。
    曾经辅导过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后来孩子给我寄来一个礼物,打开一看,是一个大大的黄桃果冻。有时电话里孩子说成绩又进步了,我问要我奖励你什么?回答是“糖糖”。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当时的心情,只觉得一股热热的东西在心里萦绕——在这最简单的给予与索取中,我感受到了孩子深深的情感。
                                                     2008.7.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海
后一篇:箫声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