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手机以后
哦,天哪!
还记得没有手机的那些岁月吗?回头想想已恍如隔世了吧?真的不敢想象假如现在把手机通通收回,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儿。
这次回乡途中,不停地有朋友发短信过来:到哪里了?路上还顺利吧?这样的跟踪关怀,让我的离别心绪得到了缓解——是啊,虽然不能如当初一样朝夕相处,但信息还是可以随时沟通的,不是说“天涯若比邻”吗?古人的美好祝愿因为有了手机而成为现实。还有的朋友别出心裁:路上遇到打—打—打劫了吗?让我在枯寂的别途中悄然一笑,立即回复:已经下—下—下车了,正—正—正在转公交。虽不曾见,却能想象得出对方呵呵的笑声。
到家的当天下午就入了本地网,把手机号群发出去,立即收到了几十条回信:收到,常联系。这几十条回信来自福建、湖北、浙江、河南、山东、北京、淮安和本地,有的朋友立即把电话打进来:游荡到哪儿了?怎么又换号?今晚有时间吗?一起坐坐?短短几分钟,我一下被亲情友情所包围,人站在一座小山脚下,心却不知道该飞向何处。如果不是怕“狼来了”的悲剧发生,真想多玩几次——以前很少搞群发,发一次竟然发现自己像富翁一样膨胀。
记得刚上大学那年,因为有一次几天的长假,乘车来到姐姐家,竟把姐姐姐夫高兴得跟什么似的,说人真是个活宝,几百里的路程,说到身边就到身边了。如果在今天,这种感慨就不会出现了,因为都有手机,联系一下就成了。别说几百里路程,就是邻居家串门儿也要事先联系好的,否则人不在家怎么办?到了人家,人家不方便接待怎么办?
手机确实给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提供了数不清的便捷,但是同时也使人们失去了很多生活的乐趣。比如那次如果我联系好才到姐姐家,她便失去了那份惊喜;亲友外出有了手机可以随时获得旅途情况,也就少了一份牵挂。老一辈逢年过节都要去拜年问候的,有了手机就不同了,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祝福一下就可以了,特别是现在,连问候的短信都有人设计好的,转发一下即可,联系方式是越来越便捷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疏远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有时同时收到几条相同的祝福语,发的人可能没有什么奇怪的感觉,收信息的人则难免有些讪讪的尴尬,就像以前恋爱中的姑娘给小伙子打一件毛衣,那份温馨要让人回味很久,而现在谁都可以到街上买一件来送人,喜悦自然是有的,却未必有多珍惜。
手机的出现,造成的最大损失恐怕要数文学,古代那些离别诗、思乡诗可能都不必再出现了,“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现在谁要是还写这样的诗,不被人骂作矫情,至少也要被说成老土的,如果再加上“双袖龙钟泪不干”,那简直就让人肉麻了。
手机文学当然也是有的,可惜太过浅薄,只能博得会心一笑,很少能让人感动。曾收到过一些很有意思的手机短信,不妨拿来两条和朋友们分享一下:①等咱中国强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全是文言文,毛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惹急了,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论文题目就叫:论三个代表!到了考听力的时候全用周杰伦的歌,《双节棍》听两遍,《菊花台》只能听一遍!阅读理解全是政府工作报告!口试要求唱京剧,实验就是包粽子。端午节快乐!——这不知是在调侃自己还是在作践老外,特别是“端午节快乐”让人咋舌。②目的:骚扰。方式:短信。意义:为了骚扰你,浪费我一毛钱,值!说明:你在我心中很有份量!备注:祝中秋节快乐!括弧:不许有人比我早!——感情倒是很真挚,可是用这种方式说出来却让人觉得轻飘飘的。
其实有了手机以后,依然可以有比较好的手机文学,或许是因为太方便了,于是也就不在意了。记得当年玩胶卷照相机的时候,拍张照片要琢磨好一阵子,除了光圈、焦距,还要考虑考虑构图、色彩什么的,现在数码相机出来了,走到哪儿都是一通狂拍,不好的删掉就是,最多到电脑上重新做做。
因为方便而失去庄重,因为容易而失去思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有人说,一个聪明人的出现,就要制造出成千上万个傻瓜。如果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虽不至于成为傻瓜,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浅薄这是很可能的,对吧?
2008.7.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