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也可以零售

(2008-07-05 10:19:44)
标签:

生活百态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人,也可以零售 人,也可以零售
茶余饭后:
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前两天和一哥们儿去了一趟社会劳动保障局,目的是把自己缴的社保金取出来,由于正在结算,没能得逞,可见自己的钱一旦交给别人保管也就未必还是自己的了。
    当然了,男子汉往往把身外之物看得比较淡,尽管并不知道什么才是身内之物,心情却依然没受影响。两个人从三楼依次往下转,看到二楼和一楼都是劳动力市场,似乎更多地方叫做人才交流中心吧,不过叫市场应该更确切些,因为跟农村的集市非常相似。
    市场里到处都是柜台,有的在介绍某厂或某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有的在等待合适的劳动力前来报名。熙熙攘攘的是劳动力持有者,男女都有,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在大厅里游逛、交谈。买方都是明码标价,什么工种,底薪多少,加班费怎么算,奖金怎么算,月薪大约在多少到多少之间;卖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判断自己值多少钱。不过到底和牛马市场、鸡鸭市场、鱼肉市场有些不同,那些地方都是把货物摆在柜台上,标上价,等待顾客来挑选,多数还要吆喝吆喝,像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里写的那样“洋磁面盆呱呱叫,四角一只真公道”,或者像日常街市上听到的“老鼠药,药老鼠,药死老鼠有好处”。这里是反过来的,感觉更像当铺,却又少了当铺里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愿卖就卖,不卖拉倒!
    价格也是五花八门的,有几百元的,有一千多元的,两千多元就少了,没看到超过三千的。看了这些价码,让人想起两个场景:某女子头上插根稻草,面前放着一个小牌子——卖身葬父(或葬母)。某男子牵着个七八岁的女孩儿,跪在店门前,口里喃喃地哀求:老爷,行行好吧,给孩子一条生路吧……然后在孩子“爹,爹”的哭喊声里,那破衣男子捏着一块或两块银元踉跄地逃向灰蒙蒙的远方。——我可能说贵了,记得有篇文章的题目叫《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这也只是联想,今天和古代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古代那叫卖身,一次性成交;今天这是卖力,是零售,和阿Q的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更接近。
    哥们儿看了如此盛大的场面,不由感慨:和他们相比我们还算不得真正的打工仔,至少没拿到市场上来出售。那倒是,我们的交易多数是在网络上完成的,也算得一点进步,给读过几天书的人一点体面了,而且价格也相对高一些。正因如此,我们叫“人才”,而这些人只能叫“人力”,如果按照古代的说法,这些人应该叫卖身,我们则是卖艺,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但是心里却并不能把自己和这些打工者分开,因为出卖灵魂从做人这个角度看则卖得更为彻底。
    现在的社会只有两种人:买方和卖方。不知道毛泽东老人家是否同意我对今天社会的理解,前几天在北京看到他老人家安祥地躺在水晶棺里,对当今社会似乎是不想过问了,然而我们的价值却在以他老人家的头像而标识,真有些历史错位的感觉。
    行了,说再多也还是要拿来零售的,卖给谁都一样,只求能卖得公道些。
                                                 2008.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玩意儿和东西
后一篇:土楼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