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默的未必是羔羊

(2008-05-31 23:52:30)
标签:

生活杂感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沉默的未必是羔羊 沉默的未必是羔羊
茶余饭后:
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不知为啥,有一段时间一个好朋友再三推荐我去看《沉默的羔羊》。我知道这是一本书,还拍成了电影。从题目推测,应该有点悲剧色彩吧?一群活蹦乱跳、顽皮淘气的小羊,咩咩地叫着,白云一样在碧绿的草原上飘来荡去,自由自在——突然都沉默了……为什么呢?是遇到了狼,还是发现脚下的草原正在沙化?我一直没去看这本书或者电影,我不喜欢太过沉重的话题——如果是因为不沉默就要面临绝境,或者因为面临着绝境而不得不沉默,对于弱小而善良的羔羊来说,真的是没有出路了:前者是生存的悲哀,后者是灵魂的悲哀。
    后来听说那是一部恐怖作品,于是绝倒,深为自己中国田园式的思维方式而羞愧,愧对小说的作者托马斯·哈里斯,更愧对朋友的好意。他大约是看我活得太紧张了,想让我借此放松一下心情,却让我更加紧张,总以为他的推荐有某种深层的暗示——“沉默的羔羊”,这名字实在可以让人想得很远,又可以让人想得很近,远到自然生态,近到职场人情。
    沉默是什么?我至今没有想明白,总觉得这是个很暧昧的词语,可以是不敢言声,可以是不愿声张,也可以是不屑一说。“沉默是金”,这句话其实很阴的,让你看不清水深水浅,仿佛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处行走,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得而知,难怪托马斯·哈里斯选这么一个书名。
    由此也可以推测出,沉默的未必都是羔羊。
    看过猫捉老鼠吗?一只花猫一声不响地伏在老鼠的家门口,静听小鼠在家里卡拉OK、谈情说爱或者给婴鼠喂奶,只等你一探头,便让刚才的快乐和幸福化为乌有,顷刻之间天堂化作灵堂。当然了,我们都不是老鼠,主要是没资格当,但是老鼠面临天灾时的惊恐与悲伤是可以在心里模拟出来的,毕竟,类似的场景都经历过。这不要我提醒吧?唉,还是提示一下下吧:比如说某项重大决策要出台了,你左看右想,都觉得这次幸运一定会光顾你的头顶,没准儿客都请了,就跟宋丹丹说的那样,“让我咋跟老李头儿交代呀,礼都收了”,可是那量身定做的政策让你一下子觉得自己啥都不是,愣住了,以为事情一定是弄错了。这时候你咋办?是咆哮还是沉默?咆哮会被骂做疯狂,沉默则被讥为无能。人家的沉默是黄金,你的沉默是狗屁。
    有句古话怎么说来着?对,咬人的狗不露齿。挨狗咬过吗?没有吧?我可是结结实实地被咬过一次。刚上初中的时候吧,一天老师让我给一个干部家带封信,顺路嘛。可是我却很犯愁,因为那家有一条特别大的黑狗,凶得很,平时我们走路看见它都绕着走。人家不是说了嘛,十二三岁讨狗嫌,就我们这样狗不理的年龄,都害怕这条狗。可是老师交待的事情那就跟圣旨差不多,不要性命也得完成啊。走到门口,那几个号称生死兄弟的家伙都说更愿意打接应,站在那儿一步都不肯多走。我麻着头皮走进去,还好,狗在房屋门口,家里人都在。我走进屋时,它冲我看了看,我心里有点慌,因为平时向它扔石头我是急先锋——早知道有今天,当初我绝不会那样对它!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只好冲它小心翼翼地笑笑。它家人一定看到我的笑很瘆人,赶紧说:不怕不怕,这狗不咬人。我把老师的信交给人家,以为大功告成,转身就往外溜。就在这时候,我的腿上被扯下来一条子——好在那是东北,是冬天,只是厚厚的棉裤被咬出了花。我没敢吭声儿,怕它气急败坏再来一口。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惹狗了,特别是不叫的狗。原来我以为不叫的狗都是比较和蔼宽厚的,谁知竟是最爱记仇的家伙。狗的沉默是为了复仇,我的沉默是为什么?怕反扑,更怕在同伴面前丢面子。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向狗挑战了。
    真的,如果你仔细看看,很快就会发现,沉默中往往潜藏着两类事物,一类是强者,一类是弱者,这和伟大的人物总是平易近人、渺小的人物总是老实巴交颇为相似。尽管他们沉默的原因和实质不同,但至少表面上还让人感觉颇有深度。最让人难受的是那些喜欢大喊大叫的人,稍微弄懂点什么总爱到处炫耀,稍微受一点委屈总爱指天骂地,这也是人们说“沉默是金”的原因吧?如果哪天这些爱叫爱吵的人也变得沉默了,沉默的内涵就会变得更加丰富了,比如说顿悟、默契、心死等等,都会溶解在这说不清颜色的沉默之中,那时候就会有对沉默理解更深的人再来写沉默,题目依然可以叫《沉默的羔羊》。现在只能先听听郑智化的歌儿了:

     当别人误解我的时候
    我总是沉默
    沉默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反驳
    当世界遗忘我的时候
    我一个人过
    幸福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传说
    当敌人越来越多
    朋友都离开我
    当爱情变成一种负担却无法解脱
……

                                                     2008.5.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杀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