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箭与造甲

(2008-03-19 23:51:32)
标签:

感悟随笔

杂谈

分类: 读书闲话
1.gif 制箭与造甲
茶余饭后: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对孟夫子的仁爱之心,我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怀疑,相反,还经常被他博大的胸怀所感动,别的不说,单是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足以让天下人为之叹服。如果再加上那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更见出老先生境界之高尚了。
    不仅如此,夫子还是位善辩之人,他的如雷如霆的语言,他的妙趣横生的比喻,他的强大的辩证思维力量,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仁慈而又机智的大师级人物,也难免犯一些常识性错误。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这句话的大意是说:造箭的人唯恐造出来的箭不能把人射伤,造铠甲的人唯恐铠甲不够坚硬而使人受伤;巫师是为人消灾避祸的,所以希望自己能使人得到平安,而造棺材的木匠则希望人死得越多越好;由此可见,选择什么职业应该慎重,否则容易陷入不仁。
    这段文字旨在通过比喻来说明外在环境——主要是所从事的职业——对人的重大影响,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外在的环境是不是对人的思想品质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一个哲学问题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基本哲学原理。如果从事什么职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品行,那么,医生的内心世界无疑是最值得怀疑的,因为他们希望大家都生病,他们在救死扶伤的时候肯定是诡计多端的,因为他们不希望病人被治好。由此推广开来,警察的愿望是什么?教师的目标是什么?工人的用心是什么?这些问题不难回答:警察希望罪犯层出不穷,教师希望天下人都变成白痴,工人希望他们的产品出手就坏。这与现实生活正好是相违背的。究其实质,夫子这个推理是建立在利益驱动思想这个基础上的,恰恰否定了他建立的“性善论”这一重要基石,与他的“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自相矛盾。
    另外,夫子的这一观点还隐含着一个判断,即箭都是用来伤人的,只要是伤人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而铠甲是用来保护人的,凡是可以保护人的就是好东西。这里有两点值得探讨:一、是不是武器都是用来攻击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研制火箭导弹的钱学森无疑是中国的罪魁祸首。二、是不是所有被攻击的人都是好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肯定是穷凶极恶之徒。为什么箭不能用来保护善良者的利益,而棺材不能是用来表达生者对死者的珍爱呢?其实,作为工具,本身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只有当它被不同的人控制,我们才能准确地赋予它特定的情感,就像一挺杀伤力极强的机枪,在敌人手里的时候我们恨不得立即将其砸烂,而当它被我们缴获以后,我们却对它爱惜备至。夫子不以人论物,却以物定人,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企图以蚍蚨之力撼参天之树,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一点小聪明,而是因为夫子的这个观点容易给我们对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判断带来困扰,不能不加以澄清。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件,造成33死亡,29人受伤。事后学校师生用34朵白花来对死者表示哀悼,其中一朵是献给持枪杀人然后自杀的韩国男生赵承辉的,因为他们认为赵承辉也是受害者。这种大爱着实让人感动,但是这一行动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善恶不分的伦理观念。这种不辨是非的泛爱其实是很可怕的,因为不是所有的恶魔都可以靠宽容来感化。如果我们总是教育孩子们对咬了自己的蛇表示感谢,孩子们确立的观念只能是纵容而不是宽容,当他们成为伤害别人的人时,他们的心里可能不是自责和忏悔,而是侥幸得到纵容。
    如果我们以职业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行成为公认的准则,那么什么职业才是高尚的呢?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会热爱什么职业呢?这个问题不说清楚,职业歧视、尊卑观念必然盛行于世,没有人愿意去制箭,铠甲也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人们必然陷入社会角色的混乱之中;无是无非、无善无恶,自尊之心、仁爱之心也将随之崩塌。
                                      2008.3.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就是个兵
后一篇:鸟雀呼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