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慧真伪辩

(2008-02-19 00:01:43)
标签:

生活杂谈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1.gif 智慧真伪辩
茶余饭后: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智慧,分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很明显,这是一个褒义词,说明智慧是用来做好事的,比如司马光砸缸而救了落水的小伙伴,就很有智慧;爱迪生用镜子聚光,帮助医生给母亲做手术,也很有智慧。
    但是,有的时候人们所说的智慧并非如此。这句话不是妄言,它源于一个《水浒》故事,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智取生辰纲》。吴用等一干梁山好汉,设计了种种计谋,终于让杨志一伙人钻入圈套,喝下了掺了蒙汗药的酒,被麻翻在地,他们则劫取了生辰纲逍遥而去。文章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施计的过程,其思维的严密让人叹为观止。可是读了以后,我却不能不对杨志等人深表同情。虽然说他们是在帮贪官做事,可他们本身并不是恶人,丢了生辰纲,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杨志最终落草便是实证。
    有人可能会说我不分是非,也许吧。且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某女子在街头与一男子争夺一只包,并大喊有人抢劫,众人围上来准备抓住那个男子。男子却顺势将女子拥入怀中,道歉说:对不起,都是我的错,以后我再也不出去喝酒惹你不高兴了,跟我回家吧。众人一听,原来是小两口吵架,便四散而去,男子抢了女子的包飞奔而走。试问,我们是不是要问问那女子包里的东西是怎么得来的,然后再确定那男子是智慧还是狡猾呢?只要是用不正当的手段给别人带来损失,手段再巧妙也不能算是智慧,这个结论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吧?至于别人的东西是从哪里得来的,手段是否正当,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认为这个观点很重要,因为如果这个是非不说清楚,生活中很多是非就无法辨别了。比如通过制造合同上的漏洞而牟利算不算智慧?钻法律空子而赢了官司算不算智慧?考试时用猜纸团的方式而选对了答案算不算智慧?……这些问题对成年人来说是能够分清是非曲直的,至少在认识上是比较清晰的,可是如果把这些作为智慧拿来教育孩子,那就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误导,让他们认为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是一种智慧,就是自己的才华。
    有一位女士在取款机上取款,钱刚出来,边上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儿抢一张就跑。女士一看是个小孩子,没有危险,转身就去追。这时,一个老太太从门外进来,把女士卡里的钱取走了。小女孩被抓住了,你又能拿她怎么样呢?很多孩子听了,说真是聪明啊!我却有些不寒而栗。
    有些书上讲的智慧故事根本就不能叫做智慧。一个人看上了别人的鞋子,不好抢,于是把他的帽子抢过来,人家来追,他就把帽子扔到屋顶上。那个被抢的人没法上去拿帽子,边上过来一个“好心人”,说你踩我的肩膀上去吧。那个人不好意思踩脏“好心人”的衣服,就脱了鞋子踩上去。那个抢帽子的人转回来,提了鞋子从容离去。这是智慧吗?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运用苦肉计、连环计,最终把曹操大军烧得船毁营亡、死伤无数,如此残忍的行为也是智慧吗?推而广之,整个一本《三国演义》,大多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机关算尽,给对方人员财物造成损失,这在当时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到今天依然将其称为智慧,恐怕弊多利少。
    真正的智慧必须以善良为前提,以利己利人为目的,以正当的手段为准则,否则只能叫奸诈或者狡猾。投机取巧、钻营欺骗是小人的伎俩,充其量是小聪明,最终只能“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与诚实守信、和谐共进是背道而驰的,不应成为时代的风尚。正在运用自己的智慧而推动社会发展的成年人,是下一代的榜样和教育者,对真智慧和伪智慧不能不用心加以区分。
                                  2008.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根火柴
后一篇:请允许我沉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