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烛光在前[5]

(2007-10-23 00:13:19)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生活记录

分类: 生活絮语
烛光在前[5] 烛光在前
茶余饭后: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在学术上、世界观上,我的老师无疑是站在这个时代的前沿的,然而他的道德观却秉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许是他的家教使然,也许是他的修养使然,也许和他所学的中文专业有关,也可能是以上诸多因素铸就了他的人格。
    比如在师生关系上,他始终强调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甚至有时还会说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话。能够像我这样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办公室、家庭、书房的学生并不多。但他性格中朴实随和的一面又并不让学生觉得他可畏。这种度的拿捏,是很值得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揣摩的。太远则疏,过近则狎,今天许多老师把握不好这个分寸。
    老师对我的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他的家人和我的关系。我工作以后家离得远,一直一个人住在学校,吃食堂。老师家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或者遇到什么小节日,他的夫人孟老师就会做几样小菜,让老师喊去和老师小酌几杯。我的同学来找我玩,最终也都要到他家里落脚。他家的院子里曾经有一架长得非常好的葡萄,有一次我去玩,老师的老母亲孙大娘非要摘几串给我,一边摘还一边说:一直长得很好,要熟的时候招了虫子,拿去和那些小老师吃着玩吧。那意思是怕我嫌孬呢。
    说起大娘,可是位非常慈祥的老人。孙老师成家不久,房子还很紧张,就把大爷大娘从老家接到身边来了。按说家里有好几个姐姐,老人可以委托她们照顾,可是老师认为自己是儿子,赡养老人是自己的本分,于是大爷和大娘就一直跟着他们一家。大爷话不多,见到我们只是笑笑。我的高考成绩单下来时我没在学校,几天以后我来取,老师不在家,是大爷找给我的,一边找一边对我说:汉洲说你考得不错,就语文没发挥好。他是怕我急呢。大一的寒假和几个同学来看老师,还见到大爷了,等暑假再来,说大爷已经去世了。他的个头很高,血压也高,身体没有大娘结实。
    我工作的第二年,母亲乘车几十里来看我,孙老师和大娘还专门来看望我的母亲。不久母亲患了癌症,住了很长时间医院。因为我带高三,请假比较困难。孙老师说你去吧,你的课我来上。他的身体并不强壮,血压血脂都高,有一段时间还面部神经麻痹过,硬是把三个班的语文顶下来了。母亲患病期间,老师代表学校到医院去探望;医院说母亲年龄大了,不能做手术,让回家去保守治疗,老师听说后,又打听了一路人,到家里来看视。母亲去世时,他带着全校的领导和所有能抽出时间的老师来吊唁。老师那高大的身躯站在母亲遗像前默哀时,我的泪水成串掉下来。我想母亲在天有灵,看到她的小儿子受到这么多人照顾,应该是含笑而去吧。人最忘不了的,就是在自己痛苦的时候得到的温暖,来为母亲送行的每一个人,我都会用一生来感激,特别是我的老师。
    我调离原单位以后不久,老师调进县城,做了县中校长兼教育局副局长,我往东,他往西,和老师相见的机会就少了,但只要他到市里来,或者我到县里去,总是要见一见,说说话。每次见到老师,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再写了,多锻炼身体。老师的身体并不好,让人感到担心。他也总是说不写了不写了。可是看到他后来的成果,我知道他说话没算数,那些著作不知要耗费他多少心血。
    2003年春节刚过不久,孙大娘去世了。老师打电话给我,说你大娘去世了,生前还常常念叨你,你来给她送送行吧。我把这个消息转告了我的一位同学和原来和老师一起工作的老校长,我们就一起开车过去了。同车的还有一位区长,是老师上大学前做民办教师时的学生。看着大娘的遗像,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忍不住失声痛哭。这次见到老师,明显看出老师也开始老了,头发零乱,生出许多白发。中午老师把我们安排到宾馆里,还亲自过来查看招待情况。吃饭的时候,大家谈起大娘,无不说是一位好母亲。老人有这样一个好儿子,也该含笑九泉了。几个人情绪都比较激动,老校长和我的同学都喝醉了。
    2004下半年吧,我陪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去拜访老师,老师很高兴,把手边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来,陪我们参观校园,谈他的五年规划。他的管理思路之清晰、对学校未来的责任感,令我和那位校长敬佩不已。中午老师约了以前教过我的老师和听过我课的县中领导,用最高标准招待了我们。医生早就让老师禁酒了,那天老师开怀畅饮,拦都拦不住。后来我要求给他代酒,他才停下杯子。那天我差一点喝醉了。没想到的是,那次相聚竟是我和老师走散的开始。
    2005年我到厦门来工作,还和老师保持了一段时间电话联系。后来老师调动到南京,电话号码换了,就无法再找到他。我托了很多人打听他的电话,都说还是以前的,新号码不清楚。听家里亲戚说,孙老师也在打听我的电话,想必是换号把我的号码弄丢了,有时他挺粗心的。现在我只好从网上了解一些他的情况了,不知他的身体怎么样,工作累不累。
    和老师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谁都知道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二十五年的师生情,哪里是文字能说得清的呢!写这些文字的初衷,是希望老师能在网上搜到我的博客,给我留下电话,可是写下来以后,我已经不那么急切地想通过电话找到他了,因为他这些天一直就生活在我的面前。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见面的,那时,我们的故事会依然继续。对老师,我没有什么要评价的,赞美他的语言一定已经多得超过了我的想象,但是我相信,老师最喜欢的一定是我写的这些文字,因为我是他的学生。
    很想点一首歌给他,可惜不知该往哪里放,那就把歌词写在后面吧,不过我要改一个字:
    你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
    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
    添得许多香
    感谢分明专门从网上给我找来了老师单位的电话,也一并记在这里:025-86202961-238。
                          (完)    2007.10.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烛光在前[4]
后一篇:醉酒的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