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鸟在天堂[2]

(2007-09-26 00:07:36)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校园生活

分类: 生活絮语
小鸟在天堂[2] 小鸟在天堂
茶余饭后: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柴军在这篇文章到底说了什么呢?傍晚下班以后,我找来那张报纸认真地读起来。文章从这道数学题谈起,大致讲了以下几个观点:一是现代教育确实要加强实用性,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但是,基础教育不是职业培训班,不能一味地迎合社会潮流,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体系,比如卖肉的小九九那叫算帐,不叫数学;二是现代教育要为孩子终生发展打基础,不能急功近利,就像计算时针和分针的夹角,那还是要用数学的逻辑去计算,用量角器量出来度数是工人做的事情,不是学生要做的;三是不同的行业价值取向不同,卖肉赚来的十元钱和教授的十元稿费永远不可能等值,所以家长要关注教育,但不要干涉教育,不要外行指挥内行,那将把教育搞得面目全非,受害者是孩子。从文章的感情倾向来看,明显是在为老师、为学校抱不平,其中还有一些内容涉及职业的价值问题,这可能是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
    走出办公室天已经有点擦黑了,西天的云彩现出一片绛紫色。老人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看来明天会是个好天气。
    拐过一个弯儿,就是市民广场。那里每天晚上都聚集着很多人。老年人在西北角跳舞锻炼,小朋友在东北角玩着跳跳床和电动车;从东南角到西南角这一大溜都是半大的孩子,一部分在咿咿呀呀地吹着笛子,一部分在吱吱嘎嘎地拉着二胡。现在的家长对素质教育真是重视,从小就要让孩子学点特长,有搞音乐的,有学绘画的,有练跆拳道的,更多的是参加什么奥数班、疯狂英语。据说有个初中英语老师退休以后组织了一个辅导班,开始是自己讲课,后来就聘人来讲,自己潇潇洒洒地做起了老板。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当然是好事,可是很少有人真正顾及孩子的兴趣,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把孩子弄得精疲力竭,第二天上课没精神,落下来的课再去找家教来补。看着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真是让我们这些搞教育的人心焦,可是你有什么办法吗?自己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也一样要让他学点什么,否则就好像亏待了孩子。听听那些广告吧:“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时刻只有几步!”哪个家长听了能不胆战心惊?一些在职的老师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人随便编个什么名堂,就可以大把大把地赚钱,心里很不平衡,也利用周末和假期搞起了有偿辅导,在职家教像一股潜流,冲击着学生、家庭和学校。——教育,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它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教育自身的调控能力。
    明码标价、讨价还价,正规的、不正规的从教人员本应有的光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黯然失色。孩子们不好教了、不好管了,什么原因?他们的稚嫩的目光过早地被引向金钱,引向金钱与知识的交换,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不过和那些卖肉的一样,挣钱而已。
    这让我又想起了柴军的那篇文章。“卖肉赚来的十元钱和教授的十元稿费永远不可能等值”,道理是这样,可是把两张十元的人民币拿到市场上去,教授的钱莫非能多买两根油条?可是其中包含的劳动,差别该有多大啊!这个道理没地方说去,毕竟人是离不开油条的,现在社会追求的还是油条,那些什么定理定义少知道点不会影响生活;吃不起油条人们都能看得见,都可以拿来嘲笑,少知道几个定理定义有什么?缺少点知识只不过自己知道罢了。
    正这样胡思乱想地走着,迎面碰上了以前的学生小杜。笑容满面地和我打招呼:老师,这么晚才下班啊?我赶紧答话:在办公室看点文件,迟了。你这是去哪里?我这个学生,当年可是出了名的刻苦,天天中午放学以后还要一个人在教室里做几道题,然后跑步回家吃饭,再跑步回来。后来考上了医学院,毕业以后分在一家大型企业内部医院里做医生,给我的印象一直是老实、本分。小杜笑笑说:我到市民广场去,现在人正多,去做点宣传。说着就匆匆和我告别了,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说:老师,过几天我请你吃饭,有几个问题我想不通,你帮我理理头绪。哦,我应了一声就往家走去。
    走到大沙溪的边上,月亮已经从东边的山头上冒出来,不知是在地下闷了一天捂的,还看到了人间的什么事情羞的,昨天洁白的脸上现在有一点微红。市区外围的山上黑魆魆一片,山顶的树梢依稀可辨,像巨人的怒发,整座山像一头怪兽,张牙舞爪地要把小小的城市吞下去一样。城市的上空一片灰蒙蒙的,在各种灯光的映照下,像一个散了黄的鸡蛋,笼罩在不为人知的头顶上。溪边的小径上,三三两两的人在散步。溪里正在浮起一层薄薄的雾汽,把桥上的霓虹灯光氤氲得有几分醉意。——真的需要一场风雨了,除了大自然的伟力,谁能冲破这从天上到地下的迷蒙混沌呢?
    溪边公园的石凳上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妈妈,你看昨天的报纸了吗?老师让我们告诉家长好好看看第三版的“教育视窗”,有篇文章是写我们宁老师的。声音有点耳熟,哦,想起来了,是那天上课回答问题的那个叫奇奇的小姑娘。我放慢了脚步,听她们的谈话。
    妈妈说:看了,说得有道理,不过如果将来你考不上重点中学、好的大学,那些知识能帮你什么忙?
    可是如果只会算肉帐,就更考不上学了,我才不要卖肉,吓死了!外公也看了,他说现在的孩子真是苦死了,他们小时候一边学一边玩儿,还不是一样把国家建设成今天这样?
    外公是生活在外公那个年代,你是生活在你这个年代。现在对人的要求高了,没有知识就没有饭吃。前几天,妈妈单位的一位阿姨因为考核不过关,下岗了。
    那你为什么不让我去学小提琴?将来考中学可以加分的。
    小时候外婆也让妈妈学过小提琴,但是我不感兴趣,最终也没学成。对你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不想逼你去学,不过你要把学习成绩搞得棒棒的,那样才可以和别人拼。
    要和别人拼命啊?……
    母女俩的谈话还在这朦胧的月色下平静地继续着,我不知道她们会讨论出什么样的结果,但我分明地感觉到,她们的背后还有很多声音。
    老师的面前是学生,学生的背后是家长无数双期盼而又困惑的眼睛;学校的面前是社会,社会的背后是什么?那深不可测的暗影里,正有星星一样多的眼睛在看着那轮月亮,可是谁都知道,任何一颗星星都比月亮大。
                           (待续)       2007.9.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鸟在天堂[1]
后一篇:小鸟在天堂[3]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