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木不着

(2007-08-16 23:50:27)
标签:

随笔/感悟

母爱情深

分类: 生活絮语
独木不着 独木不着
茶余饭后: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记得还是很小的时候,妈妈时不时地说出这么一句话:独木不着,单人不笑。
    那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境下说的呢?思索了许久,隐约觉得是在和妈妈一起引火做饭的时候吧,当时听得并不用心,现在去想实在是太模糊了;特别是家庭的大背景,更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了。是父亲被迫去了东北?还是父亲去世以后?无从考证。但,我想妈妈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应该不是仅仅因为引火遇到了困难,一定是心里有什么话想对她的小儿子说,可是因为儿子太小无法理解,只好在自己的心里涌起无奈的慨叹。那么她老人家说话的重心应该是后半句,单人不笑。
    妈妈究竟想告诉我什么呢?单人不笑,推测起来应该是妈妈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情,但是因为儿子不能与她分享而产生的一种孤独吗?这种心境现在我能理解了。一个人在外奔波,尽管有很多孤单和忧伤,但是偶尔的开心也还是有的,比如在书上看到一篇好文章、或者在网上看到一则小幽默,就会产生一种与他人分享的冲动,可是环顾左右,那份兴致便在瞬间消失;有的时候自己也会咯咯咯地笑出声来,当那遥远的笑声传进自己的耳朵,才觉得自己像个傻子。快乐的时候产生的孤独感,比无聊时、忧伤时、生病时来得更彻底,几乎是在快乐产生的同时就转化为茫然不知所措的失落,快乐的情绪来得越是强烈,产生的失落感就越是沉重。
    读《孟子》时读到那句:“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觉得过去的国君真是自私得很,一个人竟然还会快乐。现在对照起来才知道“独乐”的时候,他们是有很重的心事的,只是不能对人言说而已。如此说来,即便是万人之上的人也有无奈的时候,看上去群臣缭绕,可是真正能够分担忧愁、分享快乐的又能有几人?“孤”、“寡人”哪里单单是一个谦称而已,分明是在表达一种无法给自己松绑的幽怨。举国上下,无人不在自己面前表示谦卑和顺从,无人不在颂扬自己的圣明和至高无上,然而正因如此,竟没有一个人能以平等的人格与自己真诚对话,这样的生命怎么能不空洞呢?“与人乐”就有真正的快乐吗?即使你对音乐大放厥词、甚至故意颠倒黑白,听到的依然是一片唯唯诺诺的颂扬,怎能不产生一种终日受骗的沮丧?——心灵的隔膜,君王无知音,这也许就是他们永远冷酷的根源吧。
    我不知道妈妈是不是感慨完“独木不着,单人不笑”,心中就释然了。如果她的心里始终有一种儿子都不能理解的颤栗,那么她虽然儿孙绕膝,竟是孤独地走完自己的人生的。这样想着,我的心里感到背负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这是对母亲无法偿还的债啊!
    妈妈还有一句话: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子不愁。也许这只是一句俗语,妈妈说的时候我都会提出抗议,因为每次妈妈离开家,我差不多都是寝食不安,直到她回来才会有说有笑。可是现在妈妈已经去世多年了,我有多少时间在思念着她呢!天下所有的孩子,父母去世以后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随着时间的冲刷,把那份痛苦一点一点地淡去,然后平静地去面对快乐或忧愁。可是,如果一位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就会成为终生的伤疤,永远不会愈合,即使遇到再快乐的事情,也会在自己的心里产生一阵阵痉挛,甚或越是快乐的时候越是感到说不出口的伤痛:假如那个孩子还在……儿女只能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却不可能舔舐到她内心的泪水。她将带着这个伤疤走向另一个世界,或许在那里找到了她曾经走散的孩子,才能让自己的伤口结痂。没有一个人的感情世界可以和父母处于同一个平台,所以人们常说“养儿才知报娘恩”,这不正是一种失衡的期盼吗?也许到了我们的感情能够与父母对接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在了,于是我们的心中也出现了内伤,再去期待我们的后代有一天能够理解。是不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我们也会不自觉地说出“独木不着,单人不笑”?
    “独木不着,单人不笑”。没有人分担的忧伤依然只是忧伤,没有人分享的快乐却是一种真正的孤独!
                                        2007.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