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大三开学后,大家的话题已经聚焦在今年的选修课上了。这一年是大学时代最灿烂的时光,学业的基础已经打了下来,人的思想也更加成熟了,各人的学术倾向差不多都确定了,这个时期如果没有什么建树,大学时代就不会有什么惊人之举了。
系里开列了长长一串选修课目录供每个人选择,规定至少选三科,至多不超过五科。没有语言学,远航选修了唐诗鉴赏、古体诗创作、摄影与电影播放、方言调查和文体分类学,他的核心兴趣还是在语言学方面,他被那些奇妙的语言现象迷住了:“咬了猎人的狗”,到底是狗咬了猎人,还是什么东西咬了猎人带来的狗?“请准备两个学校领导的午餐”,准备多少人的饭?平平常常的一句话,放到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竟然能生成各种各样的意思。
本来他还想选宋词鉴赏的,可惜那位全国著名的老教授于老师病倒了,而且情况很不好。太可惜了!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可是个巨大的资料库,《全宋词》倒背如流,各家说法云集于胸,自己的见解更是精辟独到。现在换了一个新调来的年轻助教来开这门课,大家有点信不过,担心浪费时间。远航决定这门课作为自由听课人来旁听,也就是只听课,考核成绩不记入成绩册。
统计选修情况时,教务处长和远航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远航是学习委员,负责班级与教务处的课务协调。
为什么没有人选修宋词鉴赏?教务处长是位老阿姨,对远航一直很好,有时远航家里有急事,弟弟电话打到学校,都是唐阿姨从七楼跑下来叫他;而且每次都是把电话号码记下来,让远航用她的电话打回去,那时长途话费很贵。所以远航从第二次接电话就不再喊她唐处长,而叫她唐阿姨。唐阿姨总是笑眯眯地看着远航说:没什么大事吧?远航是她亲手招进来的学生,她了解远航的家庭情况。
大家都想听于教授的课,对这位陈助教不了解啊!远航向唐阿姨解释。
唐阿姨的脸色就不好看了,说:学问和年龄是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的。陈老师我了解,是一个非常有学养的年轻老师——你们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这么看重名利,将来怎么得了?明年你们就要实习了,如果学生拒绝上你们的课你们怎么办?一个理发师还要有人愿意把头给他剪呢,何况是老师!去,重新动员调整!
唐阿姨……远航感到为难。
怎么?连我的话你也信不过了?你们是求学,不是来挑张三拣李四的!如果陈老师上不好,我去上,你们选不选?唐阿姨真的生气了,远航还是第一次听唐阿姨说出这么强硬的话。唐阿姨也是诗词方面的专家,但她从来没上过课,原因不清楚。但他知道唐阿姨学问很深,因为《古代文选》教授上课时经常引用一些名家观点,说这是著名教授唐楷的说法。唐楷就是唐阿姨。
您为什么不给我们上课,唐阿姨?远航想采取迂回策略。
唐阿姨显然看出他还是不信任陈老师,近乎愤怒地说:你们不佩!
远航不明白唐阿姨为什么今天如此激动,只好嗫嚅着:我再去动员一下,争取达到开课人数。
唐阿姨说:就从你开始!还有林莉、姚顺、闵杰、永心、张静,你们几个在诗词方面有点基础的人都要报名,少一个也不行!
远航讪讪地告辞出来。走到楼梯口,唐阿姨追出来拉住他的胳膊,说:远航,阿姨今天有些情绪,你别不高兴啊。动员的时候好好说,不要跟他们讲是我让你动员的,记住了吗?
远航点点头。阿姨抬手摸了摸他的头,轻轻推了他一下,他就不明所以地走了。
本来他是想说这是处长的意见的,可是唐阿姨不让说,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决定去找林莉。这学期回来,他有意无意地回避着林莉,尽可能不单独和她接触,但是,他的心底已经形成了习惯,遇到为难的事情首先就想到她。他也想过找李军,他相信李军能处理好这里的关系,但是上学期末的事情在他心里产生了阴影,他隐隐觉得李军对他的关心中有很浓的怜悯成分,说穿了就是关心的时候有些居高临下。他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虽然在一起时还和以往一样有说有笑,但那份信任和依赖没有了。
晚自修的时候,远航经过林莉的身边,把一张纸条轻轻放到林莉面前:一会儿和小英到楼下花园来一下好吗?我有事和你说。林莉抬头看了看远航,她也感觉到远航在回避她。远航低着头正要走向隔壁阅览室。林莉叫住他:远航,你是有话和我说,还是有话和我们说?我现在就和你下去可以吗?自修室很静,林莉声音不大,但每个人都听见了。
远航红着脸停下来。林莉走到他身边,说:你怎么变得这么窝囊!说完还用杏眼扫一眼其他人。她拉一下远航的胳膊说:走,有事儿现在就去说吧。
远航没有隐瞒林莉,他把和唐处长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林莉。林莉听了以后说:你先不要和其他人说,我明天了解一下情况,明天晚自修前在这里等我的消息。
第二天晚自修前,林莉在花园找到了远航。她定了定神,对远航说:事情真的有点复杂……
原来,唐阿姨当年来到这所大学时还很年轻,学校安排她做了于教授的助教。于教授的才华和人品吸引了她,她一头钻进那精妙绝伦的古典诗词里,经常忘了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忘了该回家给做着中文系副主任的丈夫做饭。有一次,天已经很晚了她还没回去。丈夫找到办公室,她正一个人坐在那里抹眼泪,口中还念念有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当时于教授的夫人去世三年了,唐阿姨的丈夫以为她对此有感而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闹起来了,弄得满城风雨,最后只好分手。她的丈夫调走了,她也再没成家,一个人带着女儿,除了照顾孩子就一心扑到学问上。受这件事情影响,于教授也被从系主任的位置上撤下来,所以唐阿姨一直觉得对不起于教授。
新调来的陈老师是于教授的关门弟子,听说恩师病重,特意从其它大学调过来照顾老师。于教授没有子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林莉一口气讲完,一双大眼睛扑登扑登看着远航。远航轻轻叹了口气说:唉,人间的事情怎么这么复杂啊!他们都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一齐抬起头来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天的西南角,一弯新月挂在淡粉色的天幕上,洒下一层淡淡的忧伤。
远航把陈老师调来的目的和大家说了,并且加了一句:如果陈老师开不了课,就不能留在我们学校,他的心愿就只能落空了。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修了陈老师的课。第二天,远航把新的名单报给唐阿姨,阿姨的泪水在眼里打着转,不停地说:都是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她知道远航把陈老师的事情和大家说了,她的经历就是她讲给林莉听的。
陈老师的课讲得精彩极了,没有那些繁琐的考证,也没有那些生硬的解释,他把每一首词都放到作者和读者的生活里,让远航他们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紧紧融合在一起,这也让远航他们第一次认识到人的感情从来都是脉脉相通的,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只要你用自己的心去触摸,都会感受到作者那强有力的心律。讲完辛弃疾的《西江月》,陈老师说,“稻花香里说丰年”,你们能感受到词人笔下稻谷强劲有力的心跳吗?讲完李清照,陈老师又说,只有真正快乐的男人才能带给妻子真正的快乐,这就是李易安晚年悲苦的根源。讲完苏轼,陈老师感慨道:人的一生可能有千难万险,但只要心中那轮明月不落,心就不会死,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开阔的心胸啊!
(待续)
2007.5.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