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话的老人

(2007-03-20 23:57:45)
分类: 生活絮语
听话的老人听话的老人
茶余饭后: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是莫怀戚《散步》里的一段话。第一次读到它,我的眼里突然涌满了泪水,一种酸涩紧紧地攫住了我的心,呆呆地坐在那里,两幅画面在我的眼前、我的心中反反复复地交替、叠加,速度越来越快。
    一幅画面上是我和妈妈。小的时候我是很听妈妈的话的,我可能向很多人撒过野,却从来没有向妈妈耍过横,似乎从睁开眼睛到进入梦乡,没有一刻离开过妈妈。有一年妈妈患了眩晕症,天天只能躺在床上,这一躺就是一个夏季。我呢,差不多从妈妈病倒就一直守在她的身边,哥哥们推算说我整整四十三天没有离开过家门。我出现在大街上时,街坊邻居都说妈妈的病一定好了,“小铃铛”上街了——“小铃铛”是因为我陪妈妈生病而得的昵称。有一次,亲戚家请妈妈吃饭,不知为什么却没有带上我,我就一直等在巷口,直到妈妈回来才肯回家吃饭,谁叫我也没用。还一次,我和父亲到一位堂姐家,吃中饭的时候,我无论如何要回家,大家都笑我,说一个男孩子还怕羞、不肯吃人家的东西,其实他们不知道,吃饭的时候妈妈不在身边,我是多么不安哪!
    就这样,我在妈妈的目光里慢慢长大了,大到可以一个人到外地上学,大到经常把妈妈留在家里而自己出去应酬……每次出去吃饭回来,妈妈都没有睡。也许她要看着我没有喝多了酒才放心吧,我一直是这样想的。读了这段文字,我才忽然意识到:也许妈妈对儿子的依恋已经和我小时候对她的依恋一样了?父亲去世以后,家里的大小事务都由我们来处理了,仿佛我们做了什么妈妈都说好,这是不是她在听我们的话呢?当时只当是妈妈对我们的鼓励,却没有意识到妈妈已经渐渐地把她的想法从生活里撤走。如果这是真的,我不知道该如何惩罚自己:我怎么能让妈妈听我的话呢?这就是自然法则吗?原来我的“成人意识”竟是如此残酷!现在明白了,可是我却不能再听妈妈的话了,不能表达我对妈妈的尊重了,“子欲养而亲不在”,我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另一幅画面是我和我的儿子。我的面前站着不同年龄时期的儿子,我的脊背由挺拔一点一点地弯曲下来,儿子却从我的膝盖一点一点地上升,升到我的腰间、胸口、眉际,直到比我高出许多。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信心是不是在一点一点地下降呢?和儿子交谈了些什么是不需要去追究的,但我的语气一定在一点一点地改变,从亲昵,到威严,再到平和,最后是不是无意中带出一些尊重?
    一定是的。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从外面带回好吃的东西,他的开心和感激是挂在小嘴巴上的,后来就让他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了。现在呢?他可以向我建议买点什么。将来呢?一定是我建议他买点什么,甚至要为他给我买的东西而感到高兴和感激,我的语言也许不会像他小时候那样来一句“谢谢爸爸”,可能还带着几分责怪地说:又乱花钱……然而我知道我的心里是高兴的,是自豪的,因为我的妈妈就是这样表达对我的疼爱。啊,那个时候我也成了一位听话的老人了。如果那时的我是达观的,我将是一个幸福的老头儿,如果我没有学会改变自己,那将是一个什么情景?
    不,我们都无力改变自然的规律,更不能因为自己的主张而让孩子失去他们应有的欢乐——我想妈妈当初也是这么想的吧。把欢乐从自己创造转让给孩子来创造,让疼爱变为理解,再逐渐变为慈祥,这就是衰老的过程啊!也许这没有什么不好。
                                                     2007.3.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迎着阳光走
后一篇:有风自北方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