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文章写给各位家长朋友,特别是给孩子还处于少年时代的家长朋友。
有一天和一位同事在校园里路上走着,春天的气息漾漾地扑面而来。但是南方的春天和冬天的界线是很不分明的,标志春天的花草们总是那样翠绿,到了春天也只是更鲜嫩一些,都是天天看着的东西,没什么特别。突然,在一簇花草丛中有一朵耀眼的红色闪动着,两人凑近一看,原来是一种叫虎刺梅的花正艳艳地开着。兴许是耐不住寂寞吧,枝条直直上指,把一朵小小的却无比纯正的红花举得高高的,在棕榈、散尾葵和一些不知名儿的绿叶中显得如此抢眼。看到春天在这个小角落里创造的小小的奇迹,我们俩都感到无比欣喜,围着它东看西看,最后我掏出手机,用自带的相机拍了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校长从我们身后走过,可能是看到我们孩子一样的神情,呵呵地笑起来。是啊,假如我是校长,看到员工在校园的某个角落拍照,我一定会十分高兴——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不热爱学校的员工,怎么会在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环境里找到风景呢?这个发现以后,我几乎是欲罢不能,每当看到一棵奇特的大树、一株美丽的小草、几只有趣的小虫儿,我都忍不住要停下来看一看,有时就要拍一两张照片。时间久了,我的眼里几乎没有不好看的东西——只要你找对了角度,任何事物都有它精彩之处。
说起拍照,我可是有点历史了,家里退休换代的相机就有好几部,从手动调焦到傻瓜机,从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从照相机到摄相机,几乎就是个小小的摄影史;电脑里的软件总是少不了图片制作、录像编辑一类的东西。倒没弄出个什么像样的作品,就是图个情趣,但自己欣赏的水平就在这玩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提高了。办公室有位老师酷爱摄影,拍出来的风景照比网络上的某些作品还有品位,于是我们就很谈得来,喜欢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来共享,也算是一种特殊的友谊吧。
讲完我的经历,我就想提点建议了。我觉得我们家长要引导孩子去拍一拍身边的事物,以此来培养孩子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让孩子在欣赏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许多家庭现在都有照相机,可是大多数人还是把它作为一种记录历史的工具:有重大纪念活动了想起来拍两张,外出旅游了拍拍景点。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这种选好景物拍摄的方式,孩子是不需要动脑子的,欣赏时也不过就是某人当时是一种什么神态,不需要调动孩子对选景、构图、色彩的认识,孩子在拍摄时,头脑中并没有构制出自己的画面,因而达不到训练的目的。特别是现在用数码相机,好的留下,不好的删除,拍摄者不需要一种审慎的态度,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精益求精的创作意识。
另外,总是拍摄“重大”题材,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对身边事物漠不关心的习惯,很多美妙的景物、精彩的瞬间都在淡漠中白白流逝,实在可惜。如果孩子经常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找拍摄目标,即使手里没拿相机,他的观察角度和审美活动也一定与众不同,这是一件多好的事啊!记得以前有一次搞学生摄影展,交上来的照片寥寥无几,而且大多是人物照。了解一下情况,得到的解释是,最近没有外出,没什么好拍的,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一次摄影展不成功是小事情,孩子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的,因为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却没有做好这件事情。
等孩子的摄影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还建议大家买一部手动相机,这样可以从更多方面培养孩子的技能和观察力,要不现在的相机怎么叫“傻瓜”机的呢!确实如此,自动化程度越高,人的能力就越低,有人说“一个智者会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傻瓜”,不是没有道理的。哪天汽车自动化了,我们的驾驶技能就消失了;电脑语音化了,我们的打字技能就消失了;厨房智能化了,我们的厨艺就消失了……我不是个悲观主义者,也不会抱残守缺,但是,很担心有朝一日一切都自动化了,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把你的相机交给孩子,也就是把生活中的美交给了孩子。让他们用心去发现、尽情去发挥吧,他们不仅会给你一些美丽的图片,可能还会给你许多美妙的文字,给你一双热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2007.3.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