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礼议”中的犟人
(2017-07-02 13:05:45)
标签:
历史大礼议段续兰州水车 |
分类: 原创散文 |
明朝“大礼议”中的犟人
段续在其人生晚年回归故里,成为兰州大水车的创始人。如今,这些高耸入云的大水车屹立在黄河两岸,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都察院云南道御史,次年“大礼议”中,因弹劾席书、桂萼,惹恼明世宗而入狱。明武宗朱厚照膝下无子,他死后,皇太后张氏和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之规定,迎朱厚璁承继大统。1521年四月初一,拜别其父陵墓,次日辞别母妃启程。四月廿二,朱厚熜抵京师,止于郊外。内阁杨廷和派来官员挡驾,告知15岁的朱厚璁要从东安门入宫,居文华殿。
杨廷和等老臣出此下策,当有敲山震虎之妙招:一是入宫路线为即皇太子之位;二是给乳臭未干的小皇帝先来个下马威。京师虽然不是安陆,但人小鬼大的朱厚熜毕竟是嫡系宗室,皇家礼仪典章心知肚明,当即严词拒绝:“遗诏以我翤皇位,非皇子也。”言下之意,我虽然是个屁孩,却是先皇的弟弟,不是侄子。你们搞什么搞?接下来又以正德遗诏中“兄终弟及,谁能渎焉!”据理力争,不让寸分。
平心而论,杨廷和等人的主张,实属节外生枝,无理取闹。两厢僵持许久,朱厚熜遂当机立断,乃自定由大明门入奉天殿,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继皇位,改明年为嘉靖元年,是为世宗。
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一直纷争不断。“始而争考﹑争帝﹑争皇,继而争庙及路,终而争庙谒及乐舞。”斗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杬的尊号。实质是世宗通过议礼之争,打击杨廷和等先朝阁臣和言官,确立和巩固自身的统治,推行新政。这一事件从嘉靖即位之初的1521年(正德十六年)四月开始,至1524年(嘉靖三年)以世宗一方胜利结束。
经过三年的大礼议,最后以君权的高压结束,朱厚熜已经羽翼丰满,并且在由议礼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如何行使皇权的无上威严,此后愈发变得独断独行、一意独行。状如遇上不合自己心意的大臣,他都会大发淫威,下狱廷杖。大礼议加强了皇权专制,同时也促成了朱厚熜刚愎自用的政治作风。
大明帝国是个皇权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都混合在一起,彼此是不分伯仲的。皇帝手握至高的权柄,文臣在“大礼议”中和皇帝角力斗争,没有成文法规可以援引,只能从本朝或先朝的相同事例中,寻找理论支持。可是这些“案例”的结果,往往南辕北辙,不啻天渊。器乐合奏的版本,来源不一,期待依靠谱子演奏成所谓的天籁之音,自然就成了一句空话。演奏家们只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左顾右盼中鼓圆腮帮子,各吹各的调,这场本因美妙无比的器乐合奏,端的变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鼓噪之音。
有趣的是,皇帝和文臣双方,都能从历史上找对自己有利的“判例”。
大臣们认为自己的主张合乎礼制,可他们迂腐的说法,竟然也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倘若就大明一朝而言,就有很多不合规矩的做法。比如永乐帝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争夺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他进了南京还假惺惺对方孝孺等人说,他是要做辅佐成王的周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况且,我朱棣也是有担当、有仁义的人嘛,不幸的是侄子建文命薄,又莫名其妙地被烧死了,咱这个“周公”只好顺坡下驴,自己做皇帝了嘛。言下之意,自个还是委曲求全,顾全大局的。
实际上,朱棣这个说法,是很难自圆其说的,即使建文帝死了,可是人家的儿子还在呀?!可朱棣就是不信这个邪,更不愿遵守什么礼制不礼制,唯我独尊嘛。于是,他和他的子孙把建文帝的儿子,愣是圈禁了半个多世纪,美其名曰让他自娱自乐吧。所以说,“礼制”只是表面文章,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手中的权利和暴力。
话又说回来,嘉靖帝和文臣们各执一词,对这场争端,没有一个是站在第三方,而由公允的裁决机构来裁决,因为皇权至高无上啊,其余的都是扯淡。应该说,嘉靖皇帝这一仗打得真漂亮,他赢了“大礼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嘉靖朝“大礼议”之争,尽管是皇帝赢了,但当时和后世不服气的很多,那是因为在该场争执中,嘉靖帝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因此,胜负的较量,早已注定。
段续贸然卷入这场看似与己无关的纷争之中,坚定地认为自己的主张合乎礼制,当是出于儒家知识分子维护封建王朝礼法纲常的拳拳衷心。
西北人倔强戆直,阳刚气十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段续也不例外。他弹劾席书等人,就是主张世宗应该尊孝宗为父,而反对尊其生父。这样的主张,无疑是捅在世宗心窝的最柔软处:“父母可更易若是耶?!”按大白话说,扯淡,爹娘焉能随便换嘛!脑子再进水的人,都能想到这个后果,是相当地严重。人家当皇帝的权大于天,竟然连自己爹是谁都做不了主,他心里怎么能高兴呢?于是,龙颜大怒,下诏把段续打入监狱。
行文至此,我仍然无法猜测被关押在高墙大牢里的段续,到底会做怎样地反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就是个犟人,不会因此而改弦更张,阿谀奉迎,依附权贵,轻易地自我否定。出狱后,段续被贬到河南郾城任县丞,努力工作,精心尽力,不久升为杞县知县。段续爱民如子,率农耘田,革除弊政,卓有政声。因此升至湖广布政使司参议,从四品。
在明朝“大礼议”中倒霉的不仅仅是段续一人,还有被誉为明朝第一才子的杨慎,老臣杨廷和之子——即写《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位爷们,他被流放云南永昌卫30余年,最终死于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