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话
李西岐
人呱呱落地,呀呀学语,至此开始了漫长的生命历程。常言道话有三说,巧者为妙。人在孩提时表达的意思简单直接,正所谓“童言无忌”是也。上了小学、中学,一般孩子就学会察言观色了,有了心机了,因为学习成绩单的优劣,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待遇是分为三六九等的。中学毕业,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放弃继续深造,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了,于是,烦恼人生的大幕亦是悄然开启了……还有少部分人成了“天之骄子”,上了大学,前途似锦。不能不提的是,若是踏入社会参加了工作,则要面对面地应付纷至沓来的各种难题,学会与性格各异的人打交道。你就会发现,凡是会说话的人,有眼色的人,他(她)们的生存环境要顺畅的多。而生䁬楞倔的人,他们总是过得磕磕绊绊,活得很不如意。而那些巧舌如簧的人见风使舵,八面玲珑,往往成为各类“好事”的既得利益者。
墨池飞黑电 狂笔自通天
——王昌林先生书艺浅析
李西岐
毛笔作为中国文化人使用的独特工具,源远流长几千年,长盛不衰。一句”笔软则奇怪生焉',恐怕唬得西人就茫然找不着北了。诚然,这恰恰证明中国书法的魅力无限,无以伦比。
军旅生涯,亦是诸多书家漫漫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王羲之、谢安、颜真卿、岳飞等这些名留青史的武将,战功卓著,同时他们的书艺卓越,亦是千古流芳的。
长篇历史小说《大周原》诗钞
李西岐
中国文学进入到明清时代,小说文本的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一大批章回小说粉墨登场,延续到民国乃至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依然余波涟漪。总而言之,这样的繁荣景象,对于小说的长足发展与普及,功不可没。
这些优秀的文本以历史的兴衰与社会的炎凉,以事件的传奇与人物的悲欢离合等生活中习空见惯的故事,或撼动人心,或悦人耳目,或破人愁闷,或笑谈时事,其中所蕴含着的世道人生哲理和社会信息的海量,几乎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正是这种文本的流行,不仅给读者以心灵的慰藉与安妥,更是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有人赞曰,四大名著开篇词,句句都是至理名言;书中的诗词歌赋,篇篇亦是锦绣华章,其语言风格一般都是半文半白,文字简
我的画
李西岐
孩提时喜欢看小人书,觉得很好玩,每次路过钟楼书店便迈不开腿,总是缠着父亲买书。在杨柳村里,小伙伴们相互传阅着,一本新书再还回来,基本上面目皆非了。我在四年级时,又对小说入了迷,常常被名著里的图文并茂所吸引。及长,在中学办黑板报,粉笔字的旁边要插图,一般用的是从报刊上找的图案。上高中时和蔡昌林分在一个班,很快地发现他画得实在太好了,我只得退而却步写字了。毕业之后回到生产队劳动,那时候村里经常要宣传新事物,我又重拾画笔,开始在生产队的墙壁上涂涂画画。应征入伍之后,又成了部队办墙报的积极分子,再后来嘛,自己也写起了散文小说,一直以来对书中的插图格外留心。贾平凹获奖的长篇小说《秦腔》里,有他画的几幅插图,看着非常有意思。于是,我亦照猫画虎,在《金城关》里放了几幅画,尽量避免尊敬的读者翻阅起来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庭院里的牵牛花
李西岐
每天清晨,睁开眼睛,随即耳闻着几只鸟在屋后的树梢上,叽叽喳喳叫得正欢势儿。
我走进书房,一把推开玻璃窗户,一股清凉空气冲窗而入,不由得鼻翼频频蠕动,几乎要亮亮的打一个喷嚏的。哦,毕竟是中秋季节了。
屋后有一块空地,大约一分五多地的样子,小院子里有一棵无花果,两棵香椿树,三棵冬青树,外加一丛细竹。前年春天,在终南山下的环山路上买了一棵葡萄树苗,挖个坑,栽上了,长了两年多,且已支上木架,枝枝叶叶蔓蔓盘绕其上,颇有点丰茂的意象了。也许,闒总是乡下人的习性难改,打心眼里喜欢与土地亲近,六七年前在西安城里看了不下几十处房,总是不太满意,只是这院地方一瞧,满意得很,随即买下住了。几年来,我在庭院里种植过几种蔬菜,虽然
“
阘”(ta)的由来及释义
——《周原笔记》之五十八
李西岐
徐岳老师在一篇序言里提到的”阘“字,是指岐山人口语里的自称。
我曾在拙文《西府方言·岐山话》里有一段论述:西府人说话,皆亮嗓,多用去声,亦穿插入声,发音沉重,咬字生硬,如鳖咬铁锨。西府方言大致相同,语音基本相似,一般俗称西府话。是个方言区,并非方言点。本地人民相互言谈并无障碍,只有个别县在少量称谓上有区别,如“阘(咱)岐山,伢(咱)凤翔,查(咱)宝鸡”,就是一例。
关于“阘”(ta)字,《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阘懦”,(书)地位低下,软弱无能。“阘茸”(书)卑贱;低劣。
龙飞凤舞 纵情周原
——上官栋先生书艺浅析
李西岐
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支配着统治阶级的施政活动。魏晋以降,政局紊乱,方才使得佛教出世轮回思想与道家清静无为的宗旨一拍即合,书法也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钟繇成为开启隶书向真楷转变过渡时期的代表书家,即南齐王称之为“相闻书即行书是也。”所谓的的“相闻书”,就是互相致意的信札,字里行间非章草,更非隶书至明焉。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代,书法的变化从篆、隶、章、草蜕变出
武西明扇面人物画新作
李西岐
在中国美术史上彪炳史册的人物画家,他们追求的是人格的完美和精神的释放,所展示是天地人自然美的造化与升华,遵循的是东方哲学理念与华夏文化基因的传承。西安美术学院武西明教授,无疑是当代画坛人物画领域最具个人特质和个性魅力的著名画家之一。
武西明受过美院严格的素描训练,他深知,掌握光影、明暗、立体这些西人的基本元素,对改造探
萧散简淡
清静传神
——余涛先生其人其画
李西岐
现代美术史论者一般认为,中国花鸟画以北宋为宗,其主要论点是,北宋时期的花鸟画创作,一方面是它发展的突出成就,另一方面则是它在继承前代多种风格中偏重对一种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五代时期,由于天下分割,花鸟画家各处一隅,且只能在视野狭窄的境界里探索绘画的表现力,虽然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式的无奈与彷徨,无法排泄,却形成了地域特色明显的南北两种风格并存的艺术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