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剧《白鹿原》硬伤不少

(2017-06-22 15:36:00)
标签:

电视剧

《白鹿原》

大周原》

西安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电视剧《白鹿原》硬伤不少
                                  李西岐
        长达77集的电视剧《白鹿原》播放完了,除过其中几集因事错过,其余的坚持看完了。
        总体来说,这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长篇恢宏制作,人物性格走向基本上是符合原著的。当然,电视剧的改编者为避嫌疑且顺利播出,改掉了个别细节,亦是不得已而为之。
         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中,企图在每个主要人物身上赋予了传统文化的演绎裂变,可谓是
用心良苦。实事求是说,有些细节有待商榷。譬如白晓文从一个敌伪投诚人员,竟然能决定革命者黑娃(虽然有从匪经历)的生死,似乎有点牵强附会,是硬伤。另外,在白鹿祠堂里议事,却有他姓旁人位列其中,这也是违反基本常识的:如桑八儿,如冷先生等等。我20多年前读过原著,文本是否就是这样描写的,记不清了。因为,我少时参加过李姓祠堂几次族会,与会人员都是一门族亲,绝不会有别姓人参与其中。
        祠堂的最主要功能是祭祀先人,起源于商周,在拙作《大周原》里有多处描写,不知读过的朋友是否理解笔者的特别用意?
        另外,关于剧中人的称呼,譬如“爹”叫“大”,是一大败笔。关中人很少这样称呼父亲的。一般而言,比父亲年纪大的叫“伯”,年纪小的叫“叔”。剧中一律称呼为“大”,显得凌乱不堪。还有饰演白嘉轩的演员张嘉译,虽然表演非常到位,功力深厚,却在其清唱的秦腔唱段里找不到调子,听着别扭得很。尤其最后一集中出现的民歌竟然成了甘肃花儿?且字幕中的“尕”打成了“嘎”,这真的是尴尬了哇!
        围绕《白鹿原》,一场新的争论似乎又在激烈交锋着。喜欢的照样喜欢,不喜欢的依然恶批。         一部小说文本能引起20多年的争论,本身就具有了史书般的存在价值。宛若一坛老酒,愈久愈醇厚。从这一点上来看,陈忠实永垂不朽。
       当然,我指出的电视剧中的上述枝节瑕疵,纯属个人看法。
                                  2017年6月22日于西安书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